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宋歌行 > 第215章 暗戳戳的赵昉

第215章 暗戳戳的赵昉(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话让在场的十二位武将震惊之余,感到极度的兴奋,皇帝果然不是嘴上说说的文武并重。

其实也难怪,虽然内阁和枢密院如今分工了,但长久以来的习惯,大家还是没适应,武将们还是心中惴惴的,总觉得不现实。

特别是如今那几位内阁成员,给军方的压力太大了,都是名重天下的名臣,哪里是他们敢质疑的。

狄青这位武将最高勋阶的大将,对韩琦等人都是恭恭敬敬的,别说其他武将了。

这次的军衔制度,只有狄青一个被评为大将,剩下的五军都督,不是中将就是少将。

没办法,他们资历确实不够,赵昉即使想给他们高阶,也要遵从大宋的选官制度,铨选和磨堪。

就算杨文广,资历够了可功勋度不够,老杨真的没参加过几次大战,跟他老爹杨延昭差远了。

他在禁军中熬资历的时间更多,这不仅影响了他的评级,也让武将们看到功勋度的重要性。

像折继祖和种祜、种谔,他们的功勋度就超过了呼延守用,高遵裕等人,不是赵昉偏心,而是他们在西军中的战斗经历。

当然,功勋度也不是说只有打仗,赵凡设计的功勋度,还包括其他,只要是为国为民做出贡献的都算。

比如赈灾、治水,保护百姓生命财产等,只是眼下这些人并没有多少这方面的贡献。

但定下这规矩后,日后肯定会很多人愿意干,赵昉这是有意识的在改变军队的思想。

古代军队有一点是很恶劣的,那就是兵不如匪,盛世太平时还好一点,一旦有一点点动乱,杀良冒功,劫掠地方者比比皆是。

而这一切就是思想问题,军队把自己跟百姓对立,说白了其实是人类的劣根性,喜欢欺负弱小。

这太需要严明的军法约束,同时更需要正向的思想教育,而这些若是跟利益挂钩,自然会让绝大部分人愿意去执行。

赵昉绝不会就凭嘴巴去教育人,他知道那根本没用,只有利益能让人自愿去遵守规矩,这是人性。

两天后王韶带着队伍出发,名义上是去西北劳军,实际上是去跟刘昌祚合计何时动手。

由于他是海军都督府的签事,大臣们还真没怀疑他的目的,但赵昕的出行可把大臣们气的跳脚,只是辩不过赖皮的赵昉,无奈的批准了。

赵昉一面修改祖制,一面又拿祖制来当挡箭牌,可谓不要脸至极,可大臣们没办法呀,变法不是更改所有祖制,祖制还是一面招牌呀。

赵光义,甚至赵廷美都曾领兵出征过,凭什么赵昕不能,何况这次还不是他去出征,而是去慰劳军队。

你要说他年轻,那更是屁话,赵匡胤黄袍加身时,赵廷美才十三岁,第二年不就跟着高怀德去战场了。

虽然打仗没他的份,可人家确实上战场了呀,老赵家那时代的儿子,没有一个不学武的,谁让他们的父亲是武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