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世宗实录(二)(2 / 2)
五月,林桂芳平吐蕃回朝觐见,授大将军衔。
内阁拨吐蕃东部归四川,北部归青海,余者划分两路,东名朵甘路,西为乌思路,帝准之。
六月,诏陈宜中回朝。
七月,天文台工程启动,张易总管,郭守敬副之,其工程计划十年,由极北至南洲,共建五十八座。
八月,北海运河工程勘探启动,都水监工部、皇城司各出人手,计划三年完成。
九月,云南至交趾路水路贯通,帝嘉勉,授工程主管吴宝谦国公,其下论功行赏,多有爵位。
十一月,皇太后感染风寒,帝罢朝随伺。
十二月,皇后王氏血崩,薨,太子守制,帝降诏建皇陵。
二十七年三月,九真路运粮船队遇风暴,十三艘沉没,承天府粮价应声而涨,户部急调两淮两湖粮食入京平抑。
帝闻之,集内阁问话,曰:“江南素为天下粮仓,何以因为十三艘粮船沉没而导致恐慌”
林景熙对曰:“蒸汽机大规模使用,首在工矿场,其次磨坊,再次纺织。
蒸汽纺织机效率惊人,原料价格大涨,江南百姓为获利而改种桑麻,少有种粮者。”
帝曰:“百姓逐利,天经地义,不可阻碍,然中枢不能不考虑国本。
国本者,粮食也!
当重建常平仓,确保灾荒救济,最终哪怕大规模天灾导致三年绝收亦可安然度过。”
内阁拟定计划,广开两湖与辽东诸地之荒地以重建天下粮仓,确保海外粮食断绝子。而中原依旧可以自给自足。
八月,国子监请修辽史、金史、西夏史、元史,帝曰:“四国皆为国,然由异族主导,不能入正统,只以列国志记之。
然其内容可详尽,无需讳言、遮掩,切勿蒙蔽后人。”
初十,内阁辅臣胡三省自请主导编撰四国志,帝准之。
二十八年九月,北海运河工程勘探完成,内阁进呈施工计划,八段同时开工,五年完成,帝准之。
腊月,帝降诏,欲禅位于太子,内阁大惊,急聚臣公商议后驳回。
帝召开大朝会,曰:“朕登基二十八年,身心俱疲,如今垂垂老矣,正该颐养天年。”
林景熙对曰:“陛下三十有六,春秋鼎盛,若自觉老迈,中枢无臣可用也。”
各路、封国皆上奏反对,遂罢。
二十九年正月,李庭芝薨,次月,文天祥薨,同月,张世杰薨。
帝哀恸欲绝,不思食水,陆秀夫秘劝之,方有好转。
五月,陆秀夫薨,帝亲自抚棺送葬。
六月,进贵妃文寿为皇后,以太子监国,巡幸江西。
八月,帝回京,召集内阁商议禅位事,内阁不允,帝以解散内阁逼迫,林景熙对曰:“陛下依法行事,臣等自可离任,然新内阁辅臣,绝不会同意陛下禅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