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大明的互市(1 / 2)
第122章 大明的互市
要不是因为加了个左都督的头衔,没准还真压不住锦衣卫里的那些世家。
想到这里郑士毅偷偷抬头瞧了崇祯一眼,心里不禁有些犯嘀咕。
自己已经足足站了一刻钟,崇祯却仍旧未发一语,只是低着头不断翻阅边关历年来的奏疏塘报。
正有一搭没一搭的想着心事,御案上的崇祯忽然开了口,惊的郑士毅慌忙收敛心神,绷直了身板。
“郑爱卿,朕有重任想要交代给你,只是此事干系重大,办事之人必须守口如瓶,一旦有所泄露便立时毁了!”
崇祯凝视着郑士毅,语调轻缓却郑重,“主事者须得胆大心细,手底下亦要有几个可用之人,爱卿可有信心”
郑士毅心中微微一惊,不及揣测值得崇祯如此交代的任务会是什么,赶忙行礼道:“臣下来不是口无遮拦之人,手底下亦有几个信得过的人手,请陛下放心,无论刀山火海臣亦万死不辞!”
“很好,”崇祯面露赞赏,点了点御案上的奏疏塘报道:“这些是自万历四十六年以来,九边口岸历年来与鞑靼互市的情况,朕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情况。”
郑士毅立刻变知道,这互市便与崇祯所说的任务有关了,大脑飞速转动间,顺着崇祯的话问道:“请陛下赐教!”
崇祯烦到笑而不语,意味深长的注视着郑士毅,片刻后反问道:“对于边关互市,爱卿知道多少”
郑士毅立刻反应过来,这是崇祯对他的考教了。
若是回答的好,这桩任务便要落在他的头上,若是回答的不好,崇祯必定会从锦衣卫中另觅人选。
届时,自己必定与锦衣卫指挥使的职务失之交臂。
因此郑士毅不敢怠慢,飞速回忆有关互市的所有资料,片刻间便总结道:“据臣所知……”
“我朝自太祖起已经在边关开立互市,然而鞑靼亡我之心不死,因此边关互市断断续续时有时无,真正稳定下来还要到隆庆和议之时方成常例。
于宣大山西境内开设大小十三处市集,以为互市之用,有马市、茶市、木市等;与各部头领之间的大市一年一度,边民之间互通有无的小市则常有,虏以牛羊皮张、马尾交易我朝盐米布帛、陶瓷等物,我朝官吏居中取税以冲抚赏之用。
然而蒙古族不得我天朝恩德,不但不思报效反而屡屡绝我边关、扰我百姓,故而陛下即位之初便下旨“尽革其赏”,故此九边互市口岸皆已关闭。”
郑士毅洋洋洒洒说了一堆,将大明建立以来的互市概率性的说了一遍。
说完之后,郑士毅又小心翼翼的看向崇祯皇帝,企图通过崇祯的脸色判断对方对自己的回答是否满意。
然而崇祯却是面无表情,看不出是满意还是不满意,这让郑士毅心中惴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