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大明净出人才(1 / 2)
第53章 大明净出人才
最后愣是拖到了京城城下,才效仿于谦来了把北京保卫战。
虽然最后击退了黄台吉,照理来说运作的好也算是将功补过了。
可袁崇焕又是接连几个骚操作,成功把自己玩死。
先是提议让关宁军进驻京城,这一点属实有点不知死活了。
当时满世界都怀疑袁崇焕跟黄台吉有着某种不可告人的交易,连当年于谦打瓦剌也只敢陈兵九门之外,这厮居然在全世界都怀疑他的情况下提议带兵进北京城,不怀疑他动机不纯都有鬼了。
战后崇祯紧急召回正在追击黄台吉的袁崇焕,在大殿上指着他的鼻子骂了半天,这厮居然一个字不说,既不解释也不请罪……
就那么直勾勾站着,颇有一种正处于叛逆期的死孩子的感觉。
而且从袁崇焕被下狱到处死,整整经历了八个月之久,可见崇祯其实对于要不要噶了袁崇焕也是心存犹豫的,并不像后世说的那样,毫不留情的就翻了脸。
可是袁崇焕这死孩子愣是嘴硬的紧,足足八个月愣是不肯认个错。
是因为对自己太过自信觉得大明离了他不行,崇祯绝对舍不得杀他,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凌迟处死,整个北京城的百姓都恨极了他,甚至出现抢夺袁崇焕被割下来的肉吃的。
能不恨吗!
让你督师蓟辽,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结果你丫“一路护送”建奴来北京,都让人家都打到二环内了,可把百姓吓够呛。
不过王安并没有说,真正促使崇祯下定决心杀袁崇焕的原因。
那就是当时袁崇焕与钱龙锡关系甚好,而钱龙锡正是后世人所熟悉的长寿内阁首辅温体仁的政敌。
温体仁为了把钱龙锡拉下水,大肆抹黑夸大袁崇焕的罪责,这才导致崇祯决心送袁崇焕上路。
王安之所以不说,是因为此时温体仁还不是首辅,而且与崇祯提出的问题关系不大,便也没有“剧透”太多。
当听完建奴打到京师的前因后果,顺便得知了袁崇焕“死讯”的“彩蛋”,崇祯忽然觉得自己也没有像刚才那么恨袁崇焕了,毕竟他“已经”被自己千刀万剐了。
而且从王安所说的原委来看,即便将来天下人都会怀疑袁崇焕跟黄台吉勾结,但是直到死也没有真的做出什么谋反之事,想来此人虽然奇怪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忠诚于大明的。
且确实有着一定的才干,好好敲打一番还是能用的。
想到这,崇祯长叹一口气。
热心斗争的东林党、很会扣银子的魏忠贤、古古怪怪的袁崇焕、还有大兵痞毛文龙,自己这大明净出些什么人才啊!
说这些人没用吧,又好像不是;说有用吧,又尽干些让人很难评的事。
东林喜欢党争却也出过杨涟、左光斗这类不畏强权之人;臭名昭著的魏忠贤又刚刚给自己弄了八百万两银子;作死小能手的袁崇焕打防守却很在行,城外浪战都能击退黄台吉;毛文龙私德极差,却又能让建奴投鼠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