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五年平辽(1 / 2)
第49章 五年平辽
你袁崇焕的确打了几个胜仗,却也不至于如此自大吧!
然而崇祯跟百官的想法不同,与那些满嘴模棱两可的官员比起来,他更喜欢胸有成竹,能给出肯定答案的大臣。
在他心中要么行要么不行,只会说‘自当尽力’的大臣都是推诿无能之辈。
“好好好!有爱卿此言,朕就放心了!”
有了袁崇焕这句话,崇祯越发欢喜起来,“一会下朝之后爱卿你留下,朕有些话要对你说。”
百官闻言都有些嫉妒,以区区兵部侍郎的官衔,能够单独与皇帝谈话,这是不多见的,更何况崇祯对袁崇焕不吝夸奖,态度也极为友善,都知道袁崇焕在皇帝心中已经有了很重的分量,看来要不了多久就会得到重用。
接下来朝会便与往常没有分别,大臣们有事起奏、无事退朝了。
崇祯走下皇极门,朝单独留下的袁崇焕招了招手,“爱卿快来。”
袁崇焕极为恭敬的跟在崇祯身边,不时偷眼打量这位十七岁的大明皇帝。
崇祯嘴上挂着笑,背着手与袁崇焕一边闲谈一边漫步。
话题无非是聊聊袁崇焕的家长里短,充分显示了崇祯的亲和。
两人一路走到建极殿左后门的云台,当即有太监送上一张宝椅。
崇祯坐了下来,话题便渐渐从家长里短转移到了辽东的局势上。
“臣以为,平辽方略当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著,战为奇著,款为旁著!驻军屯田、军民合一,一步步蚕食建奴的生存空间,不出五年必定可以迫使建奴投降,又或者使建奴孱弱从而战之能胜!”
袁崇焕挥着手,说出了他的平辽方针。
简单讲就是屯田屯田屯田,把百姓变成军人、把军人变成百姓,军民合一战时杀敌、闲时种地。除此之外就是疯狂修筑城池堡垒,一点点把防线向外推,压缩建奴的生存空间。
主打一个稳步推进,通过屯田实现自给自足减轻朝廷的军费压力,把战争打成拉锯战,一点点消耗建奴的实力,并且将建奴拖在辽东战场跟明军打持久仗。
其实袁崇焕的平辽方针已经不是第一次说了,早在天启的时候就曾经提出。
只是受到了天启帝的质疑,因为袁崇焕当时提出的七点平辽策略里提出,通过屯田修城的打法,可以削弱建奴实力,迫使建奴议和或是归降。
天启当时就批复说:‘一切事宜,该抚悉心区处具奏。这本内说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诸臣诸不乐闻。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
翻译过来就是天启认为建奴狼子野心,绝不是肯轻易投降的,即便是表面投降也只会是权宜之计,一旦得到喘息之机必定再反。
与建奴之间的战事当以必胜为最终导向,却也不能轻易就说能胜。踏踏实实的做事,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变就会收到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