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光宗耀明 > 第468章 人上人

第468章 人上人(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468章 人上人

孔氏都能杀,还有哪家不能杀

藩王能杀,勋戚又算得什么

戒严的山东内部,要开始做一个“艰难”的收尾:随着衍圣公这个封号已经基本确定要褫夺,那么多祭田、孔家庄田将如何处置

再加上这一次与刺储案有牵连的山东官绅富户家里的田产、店产。

一鲸落,万物生。

这收尾之所以艰难,是因为涉及的田土面积大,分布广。

诸多祭田、庄田本身就分布在山东、河南、河北、淮扬等数省三十七个州县内,这么多年孔尚贤积极响应实边政令,孔氏在承德府、辽宁省等地又购置了不少田地。

各种各样的产业自然不能一概而论。但至少以前由皇帝拨给的祭田、这回涉案数支旁支的田土,必定是要重新分配的。

再有便是四氏学的额外优待。

衍圣公一脉在山东地方,过去的特权绝不仅仅是祭田及曲阜知县的世袭。在文教方面,孔氏家学、孔府庙学及儒门四先贤孔颜曾孟后人一同“冠名”的四氏学,过去就有一些特殊优待。

一方面是官府专门为之提供的学田,另一方面还有廪生、贡生甚至山东乡试的专门举子名额。

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朱常洛一直不曾去动这一些。既因为暂时没有必要大动干戈,也因为孔尚贤此前着实乖巧。

现在这些全都要改。

当皇帝在武力上做出了背书,当朝堂诸相一同决定维护已经改革出来的中枢权力结构,当“穷途末路”又不甘心的旧势力递上了刺储这个由头,朝廷的绝对威压这次明晃晃地降临地方。

藩王作乱、外敌趁机祸边、朝廷外征内镇而左支右绌的局面并没有像一些人期待的那样出现。

朱常浩带着他的儿子朱由杞,沐昌祚带着他刚刚一岁多的曾孙沐天波跋涉赴京谢恩。

时间才过去了半年,缅甸上下可谓马不停蹄,只留着沐叡和他的儿子沐启元在缅甸主持大局。

他们如此恭谨地一路北上,仪仗是外藩国主、亲王郡王,这当然也是他们做出的姿态:大明官绅都好好瞧在眼中,西南无恙,瑞亲王和缅安郡王一脉心中对大明只有感恩。

南京一遇,宗人令王昺犹在那里镇着其余诸王;扬州一遇,那里是三个藩王正在受审;过淮安而至山东,太子殿下正治理着一县之地、分地劝耕。

夏日炎炎,朱常洛见到了阔别已久的五弟。

“老国公何苦如此”

他却先对沐昌祚说道,又看着年幼的沐天波:“世子年幼,这路途遥远……”

“臣是大明忠臣,如今外滇大局已定,臣心里还是愿意落叶归根。”沐昌祚跪在他面前,“臣再祈天恩,盼此子能在大明受教,将来能既忠且贤。”

“年纪太小了些。”朱常洛叹道,“你们的苦心,朕都明白。老国公想叶落归根,在京里享享清福是好的。两个孩子嘛……”

他看了看自己的五弟:“朕知道你虽然与缅安郡王筹谋多年,但麾下群臣毕竟鱼龙混杂。新朝草创,难免有些错漏,无需如此。缅甸既定,昆明是要用心文教的,届时送去云南大学校好好学一学就是。”

“臣弟谢陛下隆恩。臣弟此次亲来谢恩,一是非如此不足以表臣弟感激之诚,二是破敌多有俘获、该进献上国以报天军襄助之恩,三是陈情祈策、盼皇兄再助臣弟一臂之力。”

明明只是个不起眼的皇五弟,若一切没什么变化,他此生又岂能有一国之主的实际权位

朱常浩对自己这大哥的恩情、手腕都有清醒认知。

这一回,有错漏就是有错漏。征伐缅甸,他和沐家之外,队伍之中的成色复杂。被人找到一些可利用的点做了个局,他当然要担负起责任。

而亲自赴京谢恩,就是任凭责罚的姿态,表明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大明给的,皇帝可以随时褫夺。

但朱常洛既然给了他这个机会,又怎么会轻易褫夺

于是这只是一个互相配合的戏码。

朱常洛赞许地看着他:“五弟毕竟历练多年,这些年实在进步不少。缅甸进献礼单,朕已经看过了。宝石不论,粮食也不急,你安定缅甸需要。那些金银和精铜……”

“臣弟得孙总司指教,深信上国必定不让缅甸为难。”

所谓孙总司,便是如今理藩院新设的外滇司总司孙传庭。

自从当年随皇帝南巡之后,孙传庭便一直在南方活动。马六甲、交趾阮郑……他们背后那些拓海团练洋行及外察事厂、理藩院设在柔佛等国的使节馆,这些力量都有孙传庭的作用。

而随着交趾阮氏已经在与大明合计将来方略,孙传庭则改任理藩院外滇司总司。

朱常洛想着朱常浩呈上来的金银和精铜数量,不禁对他说道:“你莫不是把那边佛寺和权贵之家的金银铜器搜刮一空重新熔铸了那边百姓笃信佛法者众,你还是要从长计议。”

“启禀陛下。”朱常浩态度恭敬,“臣弟知晓其中利害。那东吁搜刮多年,积蓄实多,臣弟不曾搜刮一尽,更没有大肆捣毁寺庙佛像。只是百废待兴,臣弟以边贸互通有无为由,效仿上国设了昌缅号,这些金银铜便是股本。”

“原来如此。”朱常洛笑了起来,“那这个生意就与你做了。你说再助你一臂之力,除了这些物资,还要什么”

“人。”朱常浩知道坦诚最好,“臣弟治下铜矿,若是开采得法,缅甸财计便可大增。缅民耕种不甚得法,水利不兴;文教方面,臣弟也缺大才,广设学校授教擢才……”

说是进献,实则就是给出态度。

但他能在关键时刻为大明提供一大批金银铜,自然就是在帮助大明推行新钱法,而且瞅准了大明要稳定西南获得更多贵金属来源的机会。

当然,皇帝给他这个机遇去做外滇之主,本来就要帮助他开发缅甸:稳定的贵金属来源和一个稳定的外部粮仓。

所以说是进献,其实便是一次很大体量的贸易。

在孙传庭的指点和“勾连内外有不臣隐忧”的背景下,朱常浩无非是先垫付了全款来进行这一次贸易。

朱常洛想了想之后就说道:“物资方面,随后与官产院细谈吧。人才方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