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相践踏(2 / 2)
耶律大石点点头:“一言为定。”
南蟒庄很近,萧干很快便率军冲了过来。
刘光世在此集结了数千人马,他手下本来有两万多人,现在大部分都跑散了。刘光世本想在此伏击辽军,可是,没料到辽军这么快就冲过来了。而且,萧干率领的都是骑兵队伍。骑兵队伍奔驰而来,就像草原上卷起的风暴一样,不可阻挡。接着,箭矢又如飞蝗般朝宋军射来。刘光世的数千人马是以步兵为主,很快被冲的七零八落,四散而逃。
萧干一路追击,在白沟河北岸,追上了宋军大队人马,双方激战,宋军大败,刘延庆率残军败将逃入雄州城。
宋军这场大溃退,可谓一溃千里。“捐弃一切军须之计,相继百余里。”这场大溃退,将熙丰变法以来所积蓄的军用物资丧失殆尽。燕京人闻听宋军溃退如此狼狈,有人作歌,有人作赋,嘲讽刘延庆。在燕京城中,刘延庆已经成为一个笑话,被广泛流传。
这场大溃退,让刘延庆声名扫地,暴露了宋军战斗力的软弱与无能。更为严重的是,丢尽了大宋王朝的脸面,损害了大宋王朝的尊严,让金太祖及其金军将领们看透了宋军的底细。从此,宋朝在金人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宋徽宗对这次溃退的真相是清楚的,因为北伐军中有宋徽宗的耳线。这人是一个内侍,名叫李沧。早在童贯第一次率军出发之际,就“微服于童贯军中”,暗中打探军中情况。
宋徽宗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宋徽宗知道童贯胆子太大,有时竟敢隐匿实情不报。虽然宋徽宗已派蔡攸担任副宣抚使监督童贯,但宋徽宗还不放心,又秘密做了这样一样安排。
对于出兵北伐,宋徽宗可以说是处心积虑。燕京城得而复失,军队河北大溃退,涿州等州县又重新被辽军占领,老百姓东奔西窜。这些情况,宋徽宗都知道,都是李沧密奏给宋徽宗的。
这天,宋徽宗对王黼说:“童贯和刘延庆在平定方腊时,表现的都很出色,也很勇敢。可这次在河北,为什么就如此软弱,如此无能呢?”
王黼也感到不解:“是啊,的确令人费解。他们为什么突然撤退呢?这不是糊涂吗?”
众大臣对北伐军溃退一事议论纷纷。李邦彦一直反对出兵北伐,他对宋徽宗说:“我早就说过,出兵北伐是冒险之举,就不该出兵。现在,童贯与刘延庆丧师辱国,大臣们都认为,不可不行军法。”
如何处置童贯、蔡攸和刘延庆?下一步该怎么办?宋徽宗心绪有些烦乱。他不想就此停止收复燕京的战略行动,他要等着赵良嗣从奉圣州回来后再做决定。
不过,宋徽宗这次对童贯实在是太失望了,他提笔给童贯写下一份手札,说:“今而后,不复信汝矣。”
梁师成自告奋勇,愿意亲自去一趟雄州,将这份手札当面交给童贯。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