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血战(2 / 2)
夜色很黑,没有月亮,星光也很黯淡。这样的夜在北方初冬,是很少见到的。
杨可世坐在路边上,倚着一棵树,眉头紧皱,微闭着双眼。这棵树光秃秃的,叶子早已落尽,只剩下铁青色的枯枝,指向茫茫夜空。一阵凉风吹来,树枝摇来晃去,随风摇摆。
突围的时刻很快就到了。杨可世、高世宣与杨可弼骑马并进,他们的马都是优质马,体力恢复得比较快。其余战斗人员一律弃马而步行,因为他们的马都是普通马,都已累趴下,再也站不起来了。
宋军兵分两队,悄悄往东而去,路上竟然没遇到辽军,官兵们都很庆幸。不久,他们来到一个十字路口。
杨可世问:“这是什么地方?”
高世宣回答说:“这里好像是双门楼,我感觉不太对劲,小心别中埋伏。”
话音刚落,辽军箭矢便雨点一般射来。接着,一队队辽军骑兵大声喊叫着,从两条街上冲了过来。
宋军虽伤亡惨重,但并未溃散,而是“人皆殊死,戮力迎敌。”
高世宣手举长枪,冲入敌阵,接连刺杀数名辽兵。
杨可世朝高世宣大声喊道:“不要恋战,赶紧撤!”
突然,高世宣被辽兵从背后一刀砍下马去。杨可世见状大吼一声,跃马冲了过去。高世宣的臂膀被砍掉大半,血流不止,昏死了过去。杨可世跳下马抱起高世宣,大声说道:“兄弟,兄弟你不能死啊。。。。。。。”。
高世宣睁开眼,望着杨可世说:“把我的胳膊找到,赶快带队伍出城。。。。。。”。
因流血过多,高世宣壮烈殉国。高世宣是闻名军中的神箭手,号称高一箭。
杨可世把高世宣遗体交给身旁的几个亲兵照料,自己翻身跨上那匹踏雪乌骓马。他眼睛红红的,仿佛要喷火一般。他嘴里大喊着:“弟兄们,杀呀!”
杨可世胯下那匹踏雪乌骓马昂首长嘶,振鬃扬蹄,咴咴鸣叫着,发出了战斗的渴望。
杨可世好像疯了似的,他挥舞着长枪冲入辽军队伍,东突西杀,杀得辽兵纷纷溃逃。宋军官兵见主帅都拼命了,他们也都拼了。大街上到处都是死伤的士兵,分不清哪是辽兵哪是宋兵。
杨可世下令,赶快找到高世宣的胳膊,几个亲兵转了一圈没找到。杨可世大怒,说:“赶快找,必须找到!否则不离开此地。”
高世宣的胳膊终于找到了。杨可世说:“将高将军捆到马背上,我们要带他一起走,把他的胳膊也一起捆上。”
杨可弼说:“咱不能恋战,得赶快走!”说着,他朝杨可世坐下的踏雪乌骓马猛抽了一鞭子。乌骓马突然受惊,狂奔而去。
不久,杨可世和杨可弼率领残军撤退到悯忠寺前。郭药师早已在此等候,这里还聚集着一大群老百姓。
杨可世问郭药师:“东门怎么样?”
郭药师回答:“东门已经失守,防备严密。”
聚集在门前的这些百姓,都是汉人,他们全都参与了屠杀契丹与奚人的行动。他们惊恐不安地对着杨可世和郭药师说:“你们让我们指摘契丹人家,帮助你们杀戮契丹人,你们若出城,我们怎么办?现在各城门吊桥都已砍断,已经没有办法出城了,不如决一死战!”
此时,萧干与耶律大石已得知,宋军残部退到了悯忠寺。他们已下令,全军向悯忠寺靠近合拢。很快,辽兵便潮水般涌来。
杨可世打算再次突围,组织队伍往外冲,然而这次充不出去了,败退了回来。宋军已“三昼夜不寝食”。而且从早晨开始,在杀戮契丹与奚人时便竞相争功,现在的确已无力再战了,而萧干和耶律大石手下的辽兵却“兵势方锐”。因此,宋军失败已不可避免。
郭药师不服,又率军杀出去,结果又是失利而回。
辽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宋军于是皆弃马,登上城墙。
辽军越聚越多,将宋军包围在城墙之上。杨可世打算拼死到底,他对杨可弼说:“我们是将门世家,不能效儿女之态,现在就是我们为国捐躯的时刻!”
杨可世点头答应,他手舞长枪,指挥战士奋力与辽军死战,身中毒箭而不顾。这时,有人跑过来向杨可世报告说:“郭药师已经缒城而下了。”众将领都劝杨可世也缒城而下,但被杨可世断然拒绝。
这时,杨可弼说:“赵鹤寿的后军不来支援,刘延庆都统也不遣兵来接应。今日之败,黑白自明。但我们如果这样糊里糊涂就死,百世之下,无人不嘲笑我们为历史罪人。我觉得我们应该活着出去,将是非昭著于世。若朝廷治罪,死而无憾!”
杨可世想了想,觉得弟弟说的有道理,于是也缒城而下。
此次燕京之战,宋军在城内壮烈捐躯的将领,除高世宣外,还有王奇、李峣、石洵美、王端臣等,他们都是大宋历史不该遗忘的英雄。六千宋军精锐骑兵,仅有数百人撤出城去,其余全部阵亡。“尸之填濠者,可藉而过。”
辽军缴获了宋军战马五千匹,铠甲四千具。杨可世坐下那匹踏雪乌骓马,因为找不到主人,而独自在燕京大街上狂奔不止。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