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看易中海现场表演(2 / 2)
杨厂长当即站了起来,就要带着他过去。
“别,别,你一个大厂长,工作那么多,带我一个小孩子过去算怎么回事,那不是打扰你工作吗,你给车间打个电话,我自己过去看看就成了,主要是好奇!”
王洛赶紧摆了摆手,谦虚的说道。“那也行,中午直接去食堂就成了,不知道路就打听,咱们食堂见!”
王洛赶紧答应下来,喝了一口茶水,就溜达着出了办公室,跑去了车间。
“小洛,你不是上学去了吗咋来到这了,难道找你姐夫的哦,想起来了,你发明的那俩机器现在归属我们厂生产了!”
易中海作为八级工,那是过的相当的休闲,除非有很难的工件要加工他才会出手,平时就是待在车间里喝喝茶水,指导一下徒弟啥的,虽说不是官,但地位还是要有的,这不刚指导了一下自己的徒弟,就看到车间主任郭大撇子跟着王洛在车间里闲逛呢,一边走,郭大撇子这个车间主任还一边附在王洛的耳朵边上指指点点,讲解着什么,立刻就起身打起了招呼。
“一大爷,来你们轧钢厂有点事情,就过来瞎转转!没想到你在这个车间工作啊!”
“这就是我的工作岗位,钳工,怎么样,一大爷给你露一手瞧瞧”
自打把养子养女带回了家,把一大爷的职位给卸了,养老疙瘩也解开了,算是很舒服的过自己的小日子,这不,打算让王洛看看自己的本事。
“赶紧的啊,我真好奇你这八级大师傅的本事!“
后世有人说:六级工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大侠,八级工基本上就是扫地僧的存在。在这个年代,一说谁谁谁八级工,那是很牛的事了。听说第一代潜艇,第一颗大蘑菇的铀填装部,还有航天卫星都是靠这些技工手工做的。
这个年代里,“八级工”不仅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身份,更代表着高技术和高收入。1959年的杭州,当时一级工每月32元,八级工108元。那时候的108元绝对算高工资了,而且备受推崇与尊敬。
许多经历过八级技术等级制度的人,至今都承认那个技术分层非常成功。当时一个人,先不说是不是“八级工”,即使评上“五级工”“六级工”,在企业和社会都有很高的地位,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技术水平确实是高。
有人说,人生有两个证书,看似平凡无奇,其实要想拿到并不容易。一个是大学毕业证书,从小学顺利地读到大学毕业需要19年;第二个便是八级证书了,没有几十年努力是拿不下来的。
这个时代的“八级工”,一群不平凡的劳动者,他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匠心筑梦、默默坚守,为了国家的建设刻苦上进,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对新时代的工匠们起一些引路的作用。
王洛那是只听说过八级工有多牛逼,但他还真没见过是个啥样呢,出于好奇,一听易中海说要让他瞧瞧,立马来了兴趣,赶紧催促了起来。
“瞧好了啊!给你来个有难度的!”
随意地走到工作台前,拿起了一个看起来很复杂的零部件夹到了台钳上,拎起锉刀就开始忙碌了起来,边干还边跟王洛讲解起了这个零件的精度是多少,需要加工到什么程度算是合格等事项。
只见易中海那手中的锉刀拿的稳稳地,随意地在那看起来很复杂的零件上搓了起来,“哧哧哧”伴随着打磨声,没用多久,一个零件就被打磨好了,拿起量具一打,图纸上的精度误差就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看到了吗,最小误差,咱们的机床加工精度不行,一些复杂的零件想要高精度,就必须靠后期来修,一点不能出差错,出了差错,那就能导致大问题,手必须稳,只有稳,才能保证精度!”
看到手里的零部件在自己的手里成型,易中海感到无上的荣耀。
“厉害,一大爷真厉害,这东西难学不学习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我能上上手不”
不愧是八级钳工,确实厉害,机加工别的他可能不熟悉,但精度这玩意作为后世人太了解了,就易中海手里的零部件那种误差,哪怕到了后世,也只有最精密的数控机床才能加工出来,但是到了这里,就凭手里的锉刀就能搞定,对于这种本事,王洛必须给他鼓掌。
这种敬佩,这种鼓掌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是对于技术的充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