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书茗阁(2 / 2)
通道的确漫长无比,但幸运的是,它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延伸。尽管道路曲折蜿蜒,时而上升,时而下降,但这种变化并不明显,让人在不知不觉间适应了这种节奏。经过长时间的跋涉,紫韵终于停下了脚步,轻轻推开了面前那道古老的木制大门。就在门扉敞开的瞬间,一幅令人震惊的景象展现在我的眼前。
此时此刻,呈现在我面前的,方才是书茗阁真正的藏书之处,亦是这座阁楼的精髓所在。整个房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圆形布局,然而,或许用“圆形”来形容并不准确。因为在视线的尽头,我能够清晰地看见通向外侧的通道,这意味着这一层的书库规模远超我的想象。
两侧的书架高耸入云,一直延伸到天花板处,一眼望去,书架的高度起码超过了十米!每一层隔板上都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各种书籍,每隔大约二十米左右,就会有一架梯子供借阅者和管理者上下取用书籍。远远望去,别说是那密密麻麻的书籍卷轴了,光是那些梯子就已经让人数不胜数了。
这时,紫韵转过身来,面带微笑地对我说道:“公子,根据您目前的级别,您可以凭借手中的令牌,自由出入本阁的铜级和银级这两个区域。这两片区域的面积大小相同,但所藏书籍的级别有所不同。铜级区域就在本层的下层,您可以自行寻找入口。如果您想借阅更高级别的书籍,只需提升令牌的等级即可。”话音刚落,紫韵便转身离去,没有留下任何多余的客套话语。
紫韵离开之后,我独自一人慢慢地走进了这座巨大无比的藏书阁之中。我的眼睛不停地环顾着四周那堆积如山、密密麻麻的书籍堆,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畏之情——我简直无法想象,这座城市里居然会有这么庞大而壮观的地方!
此时此刻,我身处在银级的藏书阁内,但我并未急于去翻阅那些书籍。毕竟,这里的书籍数量多得令人咋舌,让人一时之间不知从何下手。于是,我决定先沿着右手边的楼层转一圈,以便大致了解一下这一层楼的布局情况。
经过一番探索,我发现整个银级的藏书阁主要由五个圆形的书库构成,它们之间通过长方体形状的通道相互连接起来。通道的两侧也整齐地排列着与书库内部规格相同的书架。此外,我还在中心书库的中央位置找到了一条通往下一层的通道,那便是前往铜级藏书阁的必经之路。
在即将踏足下一层之际,我的目光被楼梯旁放置的一个讲台吸引住了。那张台子上,端端正正地摆放着一本厚重的书籍,书名赫然便是《书茗阁藏书阁大纲》。
带着好奇,我翻开书页,仔细查看起来。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我刚才白费力气了。这本大纲详细地阐述了书茗阁的部分历史,还有整个藏书阁的构造排列、图书分类以及通道设施的位置等等信息。
根据大纲的记载,这样的大纲每一个圆形书库的中央都有一份,其作用类似于书库的向导。而这样的藏书阁,总共有四层之多,恰好与洛城令牌的铜、银、金、紫相对应。藏书阁矗立在书茗阁大厅的正上方,其占地面积比想象中的还要大很多。大厅所在之处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而刚才紫韵领我走过的通道,实际上是一条呈上升趋势的蜿蜒曲线。
我小心翼翼地踏入铜级的藏书阁,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毕竟,手中这块令牌与我的真实身份并不相符,如果贸然进入更高级别的书库,恐怕那些深奥的知识会让我感到无所适从。
在洛城生活的日子越来越长,我对洛家当初给予我的支持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块令牌所带来的好处远不止于赊账那么简单,它蕴含的价值简直无法估量。
按照大纲的指引,我逐渐明白过来,铜级的藏书阁内不仅收藏着摆在大厅旁边那间书房里的书籍,而且还有更多其他种类繁杂的读物。
当然,这里的书籍涵盖了各行各业的专业记载,无论是日常消遣用的小说、戏曲还是诗词歌赋,都能在这里找到它们的身影。更令人惊讶的是,就连勾栏之事和床笫之术这样私密的领域,也有着详尽而多样的记录。
以上说的自然都不是我本次的目标,我真正想要做的,是拓宽自己在修炼方面的知识来源渠道。毕竟,如果没有人指导,那就只能依靠自己去探索。而文献,则是前人传递经验的一种重要方式。
除此之外,我还特别挑选出了几本类似于《世界通史》这样的书籍,以便我能够更快捷、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对于这个世界的国家、人文历史等方面,我也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行。
毕竟,截至目前,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范围,仍然仅仅局限于他人的口述描述之中。实际上,我真正认识并熟悉的地方,其实也只有半个洛城以及沁河那边的一小块土地罢了。
在选完一些书后,我便在附近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双腿盘起席地而坐,然后开始仔细翻阅这些书籍。我最先挑选的是一本关于缚龙师的着作,毕竟现在身处铜级区域,对于一些基础理论和知识,我多少还是有所了解的。然而,当涉及到具体的修炼方法以及突破瓶颈的技巧时,相关的书籍数量多得令人咋舌。尽管如此,我仍然保持耐心,逐页阅读,期望能从中发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理论观点。
起初,我还天真地认为自己的阅读速度会相当快,毕竟这些都是常见的知识点。但事实却远超乎我的预料,这里的藏书数量之多简直超乎想象!夸张点说,哪怕仅仅是书名不同的两本书,其所记载的方法也可能存在天壤之别。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我不禁感到有些茫然失措。
经过一番深入研究之后,我终于得出结论:铜级区域的修炼藏书,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修行者明确自己的修炼方向。虽然其中不乏一些有价值的内容,但真正的精髓却相对较少。只有更高级别的区域,才会有关于特定修炼方法的详细解说。然而,要进入这些高级区域,缚龙师自身的修为也必须相应提高。
与此同时,在外界,缚龙师的修为水平越高,所能获得的令牌等级也就越高。这种令牌等级与藏书阁等级相互对应的借阅体系,恰好与这个地方的社会层级相契合,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我不禁想到,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巧妙的设计,书茗阁才能在洛城这座商业大都市中屹立不倒,始终坚守着最初以情怀和精神文化为重的理念,并得以长久地传承下来。
很快我便放弃了铜级区域的阅读,整个书库虽然看似书籍数量繁多,但实际上能够被我所利用的也就只有十分之一左右而已。那些其他纷繁复杂的书目对于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从银级的书目开始,才逐渐有了对某一条修炼之法的详细记录。
于是,我决定重新回到上层,踏入银级书库的领域。在这里,我再次挑选出了一批与修炼之法相关的书籍。然而,就在我搜集这些书籍的过程中,我注意到银级区域出现了一些不同类型的书目,其中竟然有关于宝具制造方法的书籍。带着一丝好奇,我翻开来看,但里面的内容却让我有些失望。这些关于宝具制造的知识相对浅显,与外界的铁匠所掌握的技巧并无太多差别,对于我来说,并没有太多值得学习之处。所以,我将它们放回原位,继续专注于手头那各式各样的功法研究。
修炼之法,犹如繁星点点,数不胜数。它们并非绝对的正确或错误,而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对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人们可以选择采纳、摒弃,亦或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言咒有着最基本的分类,然而仅是某一种言咒的修炼方法,便存在着诸多变化。甚至针对个人资质的差异,也有着相应的区别对待。有些功法专为资质较差者量身定制,而另一些则在起始阶段就对修习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至于丙丁等资质稍逊一筹之人或许根本无缘涉猎。
没过多久,当我仔细研读修炼功法的拓展资料时,竟然发现了一则前例。据传,在北疆尚未实现大一统之前,那里充斥着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各个邦国。其中有位来自某个弱小国度的大师,因其天资平庸,不得不采用一种自残身体、牺牲自身血肉的特殊修炼法门,才得以勉强弥补资质上的不足,追上同辈人的修行进度。然而,他所付出的代价却是身体的极度残破。
后来,因北疆的科技远超其他国家,各类机械制品亦是不断涌现、层层叠出,义肢的问世更是切实有效地填补了这一缺憾。正源于此方法,当时的北疆出现了大量半人半机械的缚龙师,然而这种血肉的牺牲趋势难以避免,修为越高的缚龙师身体残缺的程度便越深,甚至会对繁育能力产生影响。此后,那个小国的政府毅然决然地下达了严禁这种行为的执法指令,未曾料到的是,此方法在书茗阁中依旧存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