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被精神控制:闺蜜和孩子(1 / 2)
我一个闺蜜的孩子,从小就是被当做“神童”培养的。四岁的时候基本上把中国的汉字学完了,九岁的时候啊,英语就已经达到大学四级水平,小学是从三年级开始上的,13周岁的时候上了高中,而且是一座重点高中的奥赛班。
来学校咨询的时候,是我和闺蜜一起来的,那天天很热,因为不熟悉路,我们提前一站下车了,那是通北京通北三县的一趟车,因为是郊区进市里的一个站,非常大,有五站地,后来我们俩就走着去了,像我们这样的一天走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都很正常。所以我们俩就决定走着去。因为我忘带伞了,走的时候,闺蜜打着伞,我就挎着他的胳膊,我们俩说说笑笑就来到了这座学校,到了这个学校门口儿的时候,正好学校门口儿有一站,然后我们就计划,咨询完了之后出来吃饭,吃完饭我们就坐车回去了,但是就在咨询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遇到了一个老师,而恰恰就是这个老师,就是这样一个陌生的老师大约短短的半多个小时的谈话,就改变了这个孩子的一生,但是闺蜜和孩子却浑然不知。
那个老师从始至终一直都非常的热情,闺蜜和他介绍了孩子的情况,成绩如何如何的好,从小如何如何培养,孩子如何如何优秀,像这种情况,我们正常的是不是都应该去展示自己学校的实力,说你看啊,我们有考清华考北大的孩子都什么什么样,都是那一届的,都是多少分考上的,或者是一些考985的孩子都是什么什么样的成绩等等。但是那个老师说的却不是这些,他是这样说的,“北京的孩子啊,学习相对都比较宽松,没有其他河北抓的那么紧,放学时间早,而且没有晚自习什么的,因为高中学业压力大,而且都是那种填鸭式的教学,他就未必能够适应的了,考上高中的,尤其像我们这样的重点高中,都是各地区各学校的尖子生,尖子对尖子,他的优势就不一定那么明显了,孩子就会出现心理落差,像这种孩子他就承受不了这种压力,他就会打退堂鼓,出现各种问题,最终不得不退学,我们学校有过很多这样的案例。像一些北京来的孩子,家里条件好,生活环境好,比如说吃饭,像农村的孩子吧,这些像学校里的食堂饭菜他都吃的了,但是你看你们这些孩子啊,娇生惯养啊,家庭条件又好,他来这里他就吃不惯学校的饭,家长就得陪读,说你看看学校门口的那个小区里,大多数都是北京来的陪读家长。”
闺蜜当时就说了,陪读倒是没有太大都问题,本身就是做自由职业的,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只要对孩子高考有利,她随时可以过来陪读的。但是学业压力大,孩子承受不了会出现这样那样都问题那怎么办?闺蜜当时就有点懵了,老师的一瓢冷水泼的她透心凉啊!我当时也觉得心“咯噔——”一下。
后来那老师又说,问孩子有没有特长?
闺蜜说,孩子从小倒是喜欢画画,但是呢,就是让他随便画而已,也从来没有正规 学习过。
那老师就说,那就可以学学画画,走个艺术特长生,这样能容易考上。
现在想想,这老师有多坑人啊,艺考不比高考简单啊!艺术生能考上专业院校的,都得从小就学习啊!得有童子功啊!但是闺蜜当时就全完的相信了!说实话,当时我也信了。
后来那个老师就给我闺蜜介绍了燕旗几个美术培训机构。让我闺蜜去看看。
那个老师特别热情,我现在脑海中都有当时的画面,他从办公室里送我们出来,然后就站在外面儿那个台阶儿上,招生办在一楼,一楼楼门外地面儿上有个四五个阶梯的台阶,然后顶上这一个平面儿非常宽敞的一个地方,那个老师就站在那个平台儿上,就和我闺蜜俩说呀说呀,说孩子怎么怎么会不行,会承受不了压力,就不学了,然后就会怎么样了,所以现在就考虑要不然就让他去学画画,让他走艺考这条路。
从学校里出来之后,闺蜜就像要哭了一样,撒开腿就朝来时的方向走去了,说马上就要到燕旗那个美术培训机构去,想马上就让孩子去学画画。本来说好的吃饭啊,坐车啊都忘记了,走出很远了才想起来。那也不能朝回走了,就接着朝前走吧。来的时候,我俩是打同一个伞的,可是看她急的那个要哭了的样子,我也不敢朝她的伞下钻了,于是就在太阳底下跟着大步流星的走着。走了一会之后,我就中暑了,哎呀,汗顺脸朝下淌,还吐,整个人摊在路边就走不了了。然后我就跟她说:“不行,我实在去不了。”后来我们就回家了,那天就没去了。
后来她就跟我说,她第二天就去机构看了,她就想让孩子马上就去学习画画。但是孩子爸爸不同意,说学艺术不属于正儿八经的职业,让孩子学文化课,文化课成绩那么好,干嘛要学艺术呢?然后呢,这一个暑假当中,他们并没有沉浸在孩子考上重点高中的喜悦当中,而是一直活在到底学不学画画的,孩子到了高中就承受不了压力,适应不了那种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该怎么办的无奈的纠结中,好像孩子真的就出现了老师所说的各种情况一样。那个暑假他们过得很不好。
后来孩子爸爸就安排孩子回了老家,去看望爷爷奶奶,因为考上重点高中了,和爷爷奶奶报个喜。孩子在老家生活了很长时间。直到快开学了才回来。
可是上学了之后,这个孩子忽然间就变了,就不想上学了,因为脸上长痘痘嘛!他就说害怕同学笑话他脸上的痘痘。孩子当时因为成绩好,被分到了奥赛班,而且这个班主任呢,和闺蜜还都是老乡,班主任的姐姐还和闺蜜住在同一个小区里,哎呀,班主任那个舍不得呀,一再挽留,反反复复的做思想工作,但是孩子就是不想来上学了,就让他妈妈给办休学。妈妈就哭啊,就劝啊!各种逼迫啊!
甚至孩子爸都动手打,冲着孩子一次次的咆哮:“明个儿找个工地,你到工地上干活去!不好好读书,你将来就得去工地谋生。”但是依然改变不了孩子的想法。
所有的亲人都炸了锅,“就长了个青春痘就要休学了?是不是就是惯得啊!”
闺蜜当时被夹在中间,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呢!
当时我就跟她说:“孩子长青春痘儿,怕同学笑话,只是个借口,他是对新学校产生了抵触情绪了,才不愿意在学校里待不下去了。
当时呢,我还没有想到是那个老师的精神控制的问题呢,因为当时大伙儿都猜测说啊,孩子回老家怎么回事儿,是不是回老家遇到什么事情,让他产生了厌学情绪。但当时我觉得孩子肯定不会在老家出现什么问题,哪有爷爷奶奶不希望孙子好的?而且孩子的爷爷奶奶也培养了孩子爹和孩子大伯两个好儿子,孩子爸是个很成功的编剧,写的剧都上过卫视呢,在我们这个圈子里属于发展的比较好的那一伙的。孩子的大伯是他们当地一所大学的教授,而且孩子的大娘就是孩子大伯读研究生时候导师的女儿,也是出自书香之家。孩子的堂哥堂姐学习都非常好,有读重点高中的,有在上海同济大学读书的,老家那边有非常好的学习氛围的,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鞭策的。怎么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