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沛县刘季(2 / 2)
试问天下的穷人,谁没有一个显赫的祖先。
刘季说道:“我是来祭拜信陵君!”
门客顿时脸色变了,说道:“我叫张耳,可叫我张大哥……来这里祭拜!”
说着,指点刘季。
刘季送上祭品,恭恭敬敬的祭拜。
张耳询问起来,刘季回答着。
听到刘季仅仅是十三岁,就是离开老家沛县,前往大梁城要成为信陵君的门客,眼中闪过敬佩之色。
“伱身高为七尺,为绝代伟男子。只可惜君上死了。”张耳叹息道:“在巅峰时刻,君上的门客有两千人之多,可在君上死后,只剩下几百人守墓。守墓一段时间后,陆续有人离去。到了现在,只剩下几十人。”
“再过一段时间,我也要离去,另谋生路!”
想着这些,张耳闪过一丝失落之色。
信陵君死后,他们这些门客好似死了爹一般。
他为信陵君守墓,一方面是感激君上的恩情,一方面是没有去处。
他不会种地,也不想要种地,只能继续当门客。
可离开信陵君,又是该投靠谁?
不是某些封君看不上他,就是他看不上某些封君,颇为尴尬。
张耳取出一个铁罐头,又是取出一个黑色的东西,说道:“这是罐头,里面放着肉类和麦粉、糜子等混合的物品。这是蜂窝煤,可以用来加热食物。我让你尝一下新鲜的食物!”
然后开始点燃木柴,点燃蜂窝煤,打开罐头,开始蒸煮起来。
很快,传来芳香可口的味道。
肉块忙放在木碗之上,刘季一碗,张耳也是一碗。
刘季吃起来,感觉味道鲜美,不由的问道:“这里有糜子,有肉块,似乎是猪肉,似乎是羊肉……”
张耳说道:“秦国极为富裕,这次攻打魏国的三十万大军,就是吃着这样的罐头肉,也不是纯的肉食,而是肉食加上糜子,麦粉等混合在一起,里面的肉食只有三层多,少一点的只有一层多。普通的小兵,也能吃上。这是我从秦军当中换的。”
刘季说道:“秦人如此富裕!”
张耳说道:“对呀,秦人就是这样的富裕!”
刘季说道:“魏人,能守住大梁城吗?”
张耳说道:“应该可以,秦国只是打算割肉而已,不打算灭国,魏国还能支持住。可未来,就是不好说了!”
刘季说道:“大哥打算如何?”
张耳说道:“我也不知。信陵君若是活着,我可为君上而战,为了魏国而战;可现在,君上已经死了,我也不知该为谁而战!”
张耳眼中也闪过迷茫之色,还有一丝困顿,无解。
刘季却没有太多的忧愁,而是愉快的吃肉。
肉的味道有些老,口感不是太好,可毕竟是肉,有肉就不错了。
张耳问道:“刘季呀,你打算如何?”
刘季说道:“我打算拜见信陵君,成为君上的门客。可现在信陵君死了,我也不知该如何……直接灰溜溜的回到沛县老家,又是有些不甘心!我不想回家去种地。”
不甘心,真的不甘心。
现在回家,多么没有面子。
老爹会嘲笑他,哥哥会嘲笑他,嫂嫂会嘲笑他。
现在回家,只能去种地了。
可他不甘心去种地。
刘季说道:“大哥,我没有去处,不如我跟着你混吧!”
张耳笑道:“别别,我也是穷人,可吹牛说一声,我也是士,我祖宗也是魏国公子,可谁当我一回事!”
若是高高在上,可生而为贵族,凌驾于一切;可若是出生在底层,也只能认命了,安心种地,安心杀猪养家。
可就是怕高不成低不就,曾经祖上也是荣耀过,可现在没落的与平民相差不大。
不甘心种地,想要发迹。
可底层出生,想要往上走,却是很难。
刘季说道:“大哥呀,你甘心吗?”
张耳说:“不甘心!”
刘季说道:“那我就在外面混一混,若是混得好,可成为某个封君的门客。若是混得不好,再差又是能差到那里!”
张耳点头道:“也说得对,人在谷底,混得最惨。随意走,都是往上走……哈哈……不错,不错,刘季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门客了!”
当年君上有诸多的门客,他也要招收门客。
只能忽悠眼前的小弟了。
“门客?”
刘季说道:“大哥呀,你打算给我多多少钱,让我当门客,总的给钱吧!”
张耳摆手道:“没钱!”
刘季说道:“没钱,我不干……”
可这时,张耳去处有一卷竹简,递了过去。
刘季下意识的接过去,打开竹简,问道:“这是……”
翻阅竹简,刘季的脸色在变化。
张耳说道:“这是君上留下的兵书,名为《信陵君兵书》。当然了,这卷书,本来是没有名字的,这是我起的名字。君上经常说,应用之妙,在于将军自身。没有那个将军,靠死读硬背,靠着兵书,成为名将的!”
“在闲暇之余,写下的一些兵法总结。”
“君上去世前,将一部分家产留给儿女,剩下的多数散发给门客。我没有多要钱财,只是要了几卷书册。你可要嘛?”
刘季说道:“要!”
张耳笑道:“那还不快来拜见!”
刘季上前道:“拜见大哥,大哥呀,小弟就是你的门客了,你要照顾小弟!”
张耳笑道:“我吃肉,你也能吃肉。我喝汤,你也能喝汤!我有的少不了你!”
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从今天开始,他也有一个门客,也收下一个小老弟。
刘季笑着,又是翻阅竹简,颇为欢喜。
……
PS:修改了一些细节。季,是老四,可刘邦却是刘老三,应该是有一个个哥哥夭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