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所谓大儒不过小丑,猜忌之心(2 / 2)
诺大的京城,城中的大人物几乎无一幸免。
百姓们惊恐,这世道又要乱起来了吗
“官府张贴公告了……”
不明真相的百姓,很快看到有官府的人张贴公告。
这十年的教育,懂得读书认字的人不少。
“陛下还活着……
陛下将胡惟庸的乱党都抓起来了……”
会认字的人,赶紧将消息告诉百姓。
顺天府中,突然爆发出猛烈的欢呼声。
这欢呼,很快汇聚成欢乐的海洋。
“陛下没死……”
“陛下没死……”
百姓们自发的情感,在顺天府的街头欢呼着。
连路过的锦衣卫,也被百姓这种自发性的欢呼给惊地停在原地。
原来在不知不觉中,皇帝积累了这么高的威望。
“不是威望,是希望……”
皇宫,姚广孝和张异正在给朱元璋处理事情。
老朱一口气将朝廷四品以上的官员团灭,这对于整个朝廷的运转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虽然诏狱中放出不少官员,也提拔了一批人。
可是朝廷的事务还是不免受到影响。
如今人心惶惶,姚广孝和张异也不得不站出来帮忙处理政务。
而春秋派的官员,也被朱元璋提拔了一大批人。
但就算如此,人们的心也是不安定的。
在大多数人眼中,这些官员是不可替代的。
虽然大家冠冕堂皇的说,百姓是民,可大家也心知肚明,民心掌握在谁手中。
百姓们何时被当成民
他们只会麻木地看着流水的皇帝不停的变换,他们过着苦难的日子。
地主老爷们偶尔赏赐一点好处,然后裹挟着他们去获取更大的利益。
其实对于大部分的底层而言,谁是皇帝,他们都不会关心。
因为明君也好,昏君也罢,
大家的日子都是这么过的。
可朱元璋不一样,至少这十年来,他们确实能感受到自己生活中的不一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再是吃饱喝足,而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
也许朱元璋在的时候,百姓们还没感觉到,其实老朱的政策已经逐渐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但胡惟庸的短暂上位,那些士大夫阶层迫不及待的废除老朱的新政,
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什么
是希望……
朱元璋不一定能将他们带到更好的未来,但却能给他们一个希望。
“希望……”
姚广孝咀嚼张异这两个字,若有所思。
没错,他们现在做的事,不就是给这片土地,一个对未来的念想
姚广孝并不太知道,张异能窥视到未来数百年的事。
他只觉得张异这些年做的事,就如一个神秘的高人,在棋盘上落下闲子。
一开始,大家不觉得有什么
可随着时间推移,张异确实改变了这片天地。
“国师大人,皇帝陛下找您!”
周通的到来,打断了师徒二人的对话。
张异给姚广孝一个眼神,他自己主动去了奉天殿。
武英殿那边被烧了,老朱也习惯用华盖殿作为暂时办公的场所。
进入新的御书房,张异能感觉到朱元璋的心情好像不错。
他猜测,这大概是城中百姓的反应,也让皇帝感受到了认可。
改革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朱也不见得就是一个慈悲,非要味百姓做事之人。
他的出身让他对底层百姓的苦感同身受,所以想改变一些。
可张异不能奢望皇帝就是什么无产……战士对吧
任何的事,都需要回馈。
而这次百姓们的一失一得,他们的反应就是对朱元璋最好的肯定。
“你来了!”
见张异进来,朱元璋抬起头,将一份奏疏送到张异手里。
“蓝氏自缢了”
张异拿到奏疏的手微微抖了一下。
他旋即叹了一口气,道:“也好……”
从蓝氏写信给蓝玉,让他投降开始,朱元璋的死亡名单上,肯定有她一个。
老朱从不会因为跟你是亲家,就会放过你的人。
更何况,无论是亲家母,还是常遇春的妻子,古人的三观和后世的现代人不同,
她犯了罪,皇帝给她赐死,也不会影响朱元璋和常遇春之间的关系。
不过老朱没有第一时间去抓她,在满城追捕造反大臣的家眷的时候,也没有蓝氏。
不过张异能想象,当听见蓝玉造反被抓的时候,蓝氏自己承受了多少压力。
她惊恐,最后自缢,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而且她的自缢,至少也给朱标和常氏一个交代……
如果老朱亲自让人送一杯毒酒上门,老常家和老朱家的最后的体面也没有了。
“太子殿下陪着太子妃去了……”
朱元璋对蓝氏的死,倒是没有太多的情绪波动。
张异自己私底下都怀疑,逼死蓝氏,未必不是老朱亲自做的。
一个妇道人家,面临那种绝望的情境,只要有人挑唆一番,蓝氏畏罪自杀是自然而然之事。
他深深看了老朱一眼,看破不说破。
朱元璋跟张异商讨京城中具体情况。
如今顺天府的混乱,比起胡惟庸造反那天尤有甚之。
朱元璋一口气拿了顺天府那么多人,导致这座城市的运转都成问题。
涉及造反这件事,从来都是宁杀错无放过。
但杀戮带来的后遗症,总要解决。
张异有条不紊的回答朱元璋的问题,指点他应该如何解决。
顺天这座城市,从某种程度而言,都是他一点一滴造出来的,胡惟庸都比不上他对顺天的了解。
而且随着文官集团的倒台,春秋派的官员上位。
张异在处理京城事务中,获取的便利性会更高。
老朱默默听着,然后突然询问道:
“那日,你在李善长求饶之后,说入关后自有大儒辩经,朕似乎隐约听过”
张异知道老朱想要什么答案,于是将清兵入关后的历史,简单跟朱元璋说了一遍。
尤其从钱谦益说到水太凉……
老朱冷笑连连。
“原来是朕杀得不够狠,说起来,这件事上,朕确实不如那些女真人……”
“是也不是!”
张异将自己看他说出,老朱默默听着。
“这理学,荼毒不浅……”
老朱说下这句话的时候,张异就明白,从宋末元初被捧起来的程朱理学,大概要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了。
程朱之学,如果只说他的危害,那未免有失偏颇。
可程朱之学的兴起,确实和皇权息息相关。
如果一种学说,已经对皇帝的统治造成伤害,那老朱也不介意将它灭除。
当然,当他做下这件事的时候,就等于与天下人为敌了。
以前朱元璋的做法,已经算是徐徐图之,可如今连李善长都针对自己之后,
老朱和这些人之间的仇恨,已经不可调和。
莫看理学凶猛,可它真正发展起来,也不到百年而已,当统治者铁了心去引导舆论。
很多规矩,终归还是要看上位者如何引导。
如果其他人想做这件事恐怕不容易,但放在朱元璋身上,却不算难。
他身为开国的皇帝,他手里的兵权和勋贵集团,足以震慑任何人。
而文官和地方士绅喜欢玩的挟民意来裹挟皇帝的套路,在这些年报纸的普及之下,
也逐步瓦解。
“你给朕出个方案,关于科举改革……”
“是,陛下!”
张异领了任务,不过他转头问:
“那您想要扶持哪种思想呢”
朱元璋闻言一愣。
张异知道他肯定还没想过这个问题:
“陛下,道术道术,贫道擅长的是术,您要将科举改革,将理学清出去。
总要给一套新的理论,作为指导……”
“你认为什么合适,你道家的无为而治”
老朱的表情有些微妙的变化,饶有兴趣的询问。
“道家的东西,不太适合治天下,可辅之,不可主用!
其实臣觉得,新儒家的理论不错,如果融合一些新的东西,正好可以作为未来的指导思想!”
张异也明白,他虽然不喜欢儒家,但中华文化圈为什么会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上千年,无数的精英研究这套理论,它的许多东西都是最为完善的。
与其因为一些东西就直接将整个儒教否了,不如改造。
朱元璋听他痛陈利害,也是赞许点头。
新儒家的运动,是孔讷提出来的,将他扶持起来,成为新儒家运动的主导者,正好可以消除自己准备队程朱之学动手的弊端。
对于重新启用孔家,老朱倒是不排斥。
反正所有人,对于君王而言,不过是利用的工具而已。
“但孔讷毕竟年轻,他的理论,尚不成熟!”
“陛下放心,只要您将他立起来,理论的成熟,不是问题!”
“好!”
君臣二人之间,几句对话便是决定了孔讷的命运,作为未来的衍圣公,他再次被张异老朱拿出来当挡箭牌。
关于科举改革的事,张异和皇帝又聊了许久。
此时,老朱又是“不经意”拿起一份资料。
“这就是你给朕的,关于宫中和城中密道的图录”
“是,陛下!”
张异见老朱询问,低头承认。
老朱一边翻阅,一边感慨:
“也是多亏了你做准备,不然朕这次就真的翻车了!
张异,你确定这已经是全部的地道”
张异的身体,猛然震动,瞳孔也剧烈收缩。
不过他表情不变,回:
“陛下,臣已经将所有的地道都交给您了!”
“很好,你出去吧!”
“臣,告退!”
从御书房出来,张异只感觉自己瞬间汗流浃背。
刚才朱元璋不经意的询问,让自己产生了极大的不安全感。
“伴君如伴虎呀!”
张异过了许久,才舒了一口气。
他平复自己情绪,继续忙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