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病虎出山,货币改革(2 / 2)
“这些东西吗,都是师父所教,不过贫道也有自己的理解,陛下……”
姚广孝想了一下,将张异给他灌输的,关于经济学原理给朱元璋一一道来:
“首先,什么是货币……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
姚广孝曾经跟张异说过,货币改革这件事,最难的地方就是说服皇帝。
没有人喜欢手中的权力被限制,而发行货币,恰恰就是要控制皇帝心中的欲望。
从最早的贝壳开始,姚广孝将货币的本质说得明明白白,也说明了,朝廷发明货币的话,其中的铸币税。
用通货膨胀收割百姓,是每个当权者经受不住的诱惑。
可是一个上升的王朝,如果控制不住这个,那将信誉破产,更加严重的,就是百姓被收割之后,贫富差距带来的政局不稳。
朱元璋听得非常认真,时不时还问问姚广孝的问题。
“你师父曾经说过,改朝换代无非是天下人没了上升通道。
你姚广孝说的贫富差距,大致也是一种意思,朕明白了!
在货币这件事上,朕可以考虑你的意见”
姚广孝一愣,朱元璋这么快就接受他的意见
在他前来的路上,姚广孝早就做足了准备,去说服朱元璋。
他心里的手段,还没用出十分之一,老朱就接受了
“随心所欲,固然是君王所愿,可君王也有君王的责任。
让百姓安居之类矫情的话朕不说了。
就是为了大明长治久安,皇帝也要懂得节制的道理。
难道姚爱卿以为,朕就是个不知节制之人”
姚广孝若有所思,在他来之前,他还真是如此以为的,哪怕张异告诉他,他可能错判了皇帝。
这其实也不怪谁,朱元璋在执政中,手段激烈。
这让人往往以为,他是个不懂退让的人。,
“太子,朕的话也是说给你听的……”
老朱在和姚广孝说话的当口,还不忘顺便教育朱标。
朱标赶紧站起来,表示受教。
“别这样看着朕,朕虽然没有太宗的气度,但也不是什么昏君!
当年张异劝朕改革宗室制度,朕不也是从善如流。
事实上,朕一直也希望有个人,能够提醒朕,以前朕期望刘伯温,但他已经辞官了。
后来朕觉得你师父不错,可他偏偏不愿入朝为官。
现在他将你推给朕,朕就给你一个机会。
朕要看看,你如何节制朕!
姚广孝!”
朱元璋喊了一声,姚广孝心领神会,赶紧给老朱跪下:
“臣在!”
“既然你说,货币的发行应该独立于户部之外,朕就让你试试,将货币发行的事情交给你去做!
不过此事你要做得漂亮,你说的银行,朕也会支持你成立!
你姚广孝,就是这银行的第一任行长,姚爱卿,你可千万不要辜负了,朕对你的看中!”
姚广孝闻言,低头同意。
关于银行的架构,权柄,还有限制,姚广孝都写得清清楚楚。
他不怕老朱不信任他,就怕老朱对权责划分不清。
既然朱元璋给了他足够的信任,他就听从张异的,放手去干。
当大明的官员,姚广孝并不上心,
但这改天换地,有他姚广孝一份。
“那个叫方孝孺的孩子,应该也是你培养的嫡系吧,我听太子举荐过他,说他也是人才,那就让他也跟着你吧。
还有,你若觉得有合适的学生,不超过十人,可以一并加入!”
朱元璋在筹备银行这件事上,表现出对姚广孝极度的信任。
姚广孝有些意外,同时也有些感动。
既然皇帝信任他,那他没有道理不去努力做这件事。
“臣,多谢陛下!”
“去给朕做一套方案上来,以后你可以随时入宫,跟我汇报……”
所谓的银行,还是朝廷组建的中央银行,这件事在大明也好,在华夏也罢,都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朱元璋暂时也没想好怎么给姚广孝定品阶,干脆缓一缓再说。
姚广孝领着朱元璋朱元璋的命令,出门的时候都还震撼不已。
皇帝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配合他了,而是全力配合。
自己封赏也就罢了,老朱给他是个当官的名额,意味着春秋学院有十个学子能绕过科举,鲤鱼跃龙门,从此飞升。
而作为经手人的姚广孝,等于刚刚进入官场,就获得了十个可以依靠的嫡系。
姚广孝迷茫了。
“父皇,您对此人,似乎好的过分……”
朱标对于朱元璋的决定也疑惑不解。
“张异跟朕提过姚广孝这个人,他曾经提过一点,就是此人不慕权势,且对老四非常忠心。
这样的人,既然朕准备用他,就要给足他足够的权势。
让他归心,他才好为朕办事!”
朱标若有所思,简而言之,张异对姚广孝的判断就是。
他虽然桀骜不驯,但如果你对他是示之以诚,一旦他信服你,将会比任何人都忠诚。
“这只病虎,就看朕能不能降服了!”
“他若是病虎,父皇必定是伏虎罗汉!”
朱标给朱元璋一个小小的马屁,老朱很是受用,不过他心中,还有那么一丝疑虑。
姚广孝回京之后,朱元璋的改革马上开始。
按照姚广孝的设计,或者说就是张异对后世央行简化后的设计,发型大明宝钞的权柄,被皇帝分到新成立的央行哪里。
不过朱元璋没有叫做央行,而是宝钞局。
而主持宝钞局的姚广孝,直接成为三品大员。
这空降的三品,一时间引发了朝堂的震动。
而宝钞局一出,首先动的就是户部的权柄。
户部失去了发钞的权力,或者说,天下发钞的任务,都需要姚广孝来管理。
发钞这件事本身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大明宝钞锚定的,是朝廷的税收,也是国库中的钱银。
等于国库的白银和粮食,都是大明宝钞的锚定物。
户部理论上,还要找宝钞局借钱。
这一下子给满朝文武炸了毛了。
要是皇帝分出一个机构也就罢了,偏偏那个人是姚广孝。
一个没有经历过科举,甚至不是儒家的人,就这样成了三品大员。
朝中瞬间群情激奋,又是如雪片一般的朝着朱元璋飞来。
老朱对此置之不理,就让姚广孝折腾。
一个月之后,姚广孝给朱元璋交上了自己的方案,关于货币的锚定,还有发币的计划。
朱元璋十分满意,大明第一批宝钞,很快通过宝钞局,发到民间。
发钞的手段,自然是通过薪水俸禄。
当百官拿到朱元璋发放的粮食和一部分纸钞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就算皇帝宣布大明宝钞可以当成货币,可也要有人认可才行
如果手里的东西成为废纸,货币的发行就没有意义了。
不过姚广孝很快宣布一件事,就是在宝钞局,大明宝钞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兑换白银。
等于说,姚广孝用国库里的白银给宝钞背书。
一时间,半信半疑的官员,开始去宝钞局换。
等他们从宝钞局拿到属于自己的白银的时候,还一脸不敢置信。
朱元璋一旦决定做一件事,他并不缺乏决心。
这些官员,有一部分将大明宝钞出去,拿到钱的商人和百姓,也去宝钞局兑换银子。
姚广孝大笔一挥,全部同意。
“你这阵子,可知道耗了朕多少银子”
第一批宝钞出去的十多天后,朱元璋终于忍不住,将姚广孝叫到御书房。
“陛下觉得大明宝钞耗费您的银子,证明您自己也没将那些纸当成钱。
您自己都没有信心,让百姓如何相信你”
姚广孝一席话,将朱元璋怼得哑口无言。
发行大明宝钞,居然这么麻烦,这比他当初设想的要难多了。
也难怪姚广孝说,他过来就是为了节制皇帝的。
“陛下,这东西,如果没有朝廷的信用背书,它就是废纸!
陛下想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想法固然很好!
可您自己都没信心,百姓如何有信心
百姓要挤兑,就让它们挤兑,反正一开始微臣发出去的货币就是有限的,也做好了被挤兑的可能!
民间也好,那些大臣也罢,只要他们多兑换几次,就应该会嫌弃麻烦,逐渐接受手中的大明宝钞!
臣现在要做的,就是建立百姓对朝廷的信心……
陛下如果连这都忍不了,您可以另请高明!”
朱元璋差点被姚广孝的话语给气背过去,不过他很难得忍下来。
“你跟你师父一样,都不是好东西!”
姚广孝闻言,一直平静无波的他,却难得咧嘴笑。
似乎朱元璋将他张异相提并论,是莫大的荣耀。
老朱终归没有干涉姚广孝,而是全力支持他。
相比起自己脑子一热就发行的大明宝钞,他更期待张异和姚广孝为他描绘的未来。
纸币如果能成为一种成熟的货币,这不仅仅是在大明内部可以用,甚至能输出出去。
铸币权隐藏的好处,不可限量。
可是要将大明宝钞变成人人信任的货币,就需要足够的克制!
姚广孝没有让朱元璋失望。
第一个月宝钞局发出去的宝钞,有七成被人换成白银。
第二个月,只剩下五成。
第三个月,这个比例变成三成。
朱元璋头疼的挤兑潮,在国库充裕的白银支撑下,终于抗住了。
“成了”
“第一步成了!
恭喜陛下……”
姚广孝顶着压力,终于完成了他计划中的第一步,让大明宝钞建立初步的信用。
他自己也十分难得的,露出欣慰的笑容。
“此事,你居功甚伟!”
“不,此事能成,还是因为大明前边打下来的基础,没有日本的白银,臣做不到这一步!”
姚广孝适时,将功劳让给朱元璋。
老朱盯着他,脸色却阴晴不定。
……
“一百文钱”
应天府,已经逐渐步入冬天。
张异随行的车马,在路边休息之后,吃喝一顿。
等他从掌柜找的钱中,发下了一张一百文钱的大明宝钞,不由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