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巨雕(2 / 2)
但秦牧却不觉得这是大理石,毕竟这么大的石雕,把整个大荒所有的大理石矿集中起来,也不够雕六尊如此巨大的雕像的。
“非铁非铜非金非木,难道是……”
秦牧仔细的摩挲着,眼睛突然一亮,取出一根箭矢来,正是他被暗杀时缴获的那支羿箭。
拿出手电筒打开,对比羿箭和石雕的材质,呼吸陡然间变的急促起来,眸中闪烁着难以置信之色。
一模一样,石雕跟羿箭竟然是同一种材质,这让他心里如何能不惊骇莫名。
要知道,羿箭可射杀温度足以媲美太阳的金乌,总共也只有十二支罢了,足以见得这种材质是何等的珍稀。
可这里却有着足足六尊用此种材质雕刻的参天巨雕,到底是何人有着如此可怕的手笔?
最让秦牧难以理解的是,之前他曾经询问过大哥伏羲昊大羿神弓的来历。
伏羲昊告诉他,大羿年轻时曾经机缘巧合下进入一处不知道什么年代的古遗迹,在其中得到了大羿神弓和十二支羿箭。
可惜,等大
羿射杀金乌想要再回到那处古遗迹当中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的羿箭时,那古遗迹却不翼而飞。
大羿不相信,觉得自己不可能记错,不甘心下还召集部众,硬生生的掘地三尺想要找到那处古遗迹。
可最终,险些那古遗迹所在的山都给平了,却依然没有找到古遗迹。
大羿当时就怀疑,那古遗迹可能自己会动,否则,绝不可能不翼而飞。
当时很多人嗤之以鼻,就连伏羲昊也觉得他肯定是记错了地方,遗迹就是遗迹,又没有张腿,还能自己跑了不成。
可直到他成为神境,并接触到宇之力和宙之力后,才怀疑那座古遗迹未必是跑了,而是一个独立的空间,若是不能找到进入的正确方法,哪怕是把整座山都挖空了,也不可能得其门而入。
秦牧觉得那个古遗迹很有可能并不是进不去了,而是大羿去的时间不对。
毕竟在他看来,这个独立的空间是依托在现实世界而存在的,必然和真实世界在某一刻会产生交集从而衍生进入的通道,当初大羿能够误打误撞的进入其中就足以证明。
后来大羿再去就找不到了,不是那个遗迹跑了或者是记错了进入的方法,而是他去的时间不对。
尽管他因为层次太低,还无法深刻理解《天人五葬经》和《地脉卷》的原理,但一些基础知识还是懂的。
这就关系着最基础的风水学了,天干地支,阴阳两仪,五行八卦,甚至是山川地势,其实都是属于玄学的范畴。
无法用科学来解释,并不代表就不合理,只是科技程度还没有达到能够用科学来解读玄学的程度罢了。
不是有人说过吗?科学的尽头就是玄学。
这句话在秦牧看来,是极为有道理的,特别是获得望十三的记忆之后,这种认知就愈发肯定了。
玄学并不是伪科学,而是牵涉到天文、地理、气象、算数、经纬度、星宿运动规矩、气运、命理等等极为高深而玄奥的知
识。
就如他穿越到这个世界,如果真是望十三一手安排的话,就足以说明他在玄学上面的造诣达到了何等惊天地泣鬼神的程度。
深谙天地运转的原理,洞悉世界发展的本质,了解宇宙的运动变化。
在秦牧心里,望十三就是个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哲学家和化学家,他懂得如何把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凑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也唯有能做到这一点,才能跨越时间长河,把他从现代社会拉到这远古时期,来完成他的计划。
想想吧,这要对时间和空间了解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做到这不可思议的事情。
反过来说,望十三既然是天地间第一个提出宇宙理论的人,并进行深刻研究后应用在实际当中,就足以说明,宇和宙其实是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的。
所以,大羿所念念不忘的那个古遗迹,很有可能需要和时间发生化学反应后才能够打开进入其中的门户。
如果把空间比做是保险柜,那么,时间就是打开保险柜的钥匙。
秦牧凝望着手中的羿箭,露出思索之色,会不会,这里就是大羿曾经觅而不得的那个古遗迹?
否则,这里为什么会有和羿箭同样材质的未知矿物打造的雕像?
当然,这只是他的猜测,古遗迹嘛,谁也不敢保证两个同时期的遗迹不会出现完全相同的材料。
秦牧不是考古学家,也不是历史学家,他只是个在社会底层为了生活而挣扎的市井小民而已。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他是考古和历史的双料专家,也不可能这史前文明研究的明明白白。
所以,秦牧很光棍的放弃了猜测这里来历的想法,取出龙纹匕首,试着在雕像的脚底板上切割着,看不能削下一大块儿带出去。
事实证明,羿箭的打造材料或许很耐高温,柔韧度和硬度也都不差,但却并不是坚不可摧的,至少,在龙纹匕首的切割下,雕像的脚底板被割开了一道大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