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三十九章 货不错(1 / 2)
发现这一兜子碎片,是来缘于康熙年间的,陈林还不算是太意外。
只因为,在清代时期,青花的瓷器本来就占着主导地位。
上服务于皇室,下普及于民间,外销于世界各国。
而无论是在工艺技术上,绘画水平上,还是产量方面,也都达到了天域制瓷历史上的又一高峰。
流传至今的清代青花瓷器,数量之多,品种之繁,是非常惊人的。
它们不仅时代特征鲜明,而且烧造脉络清晰。
象是他现在手里拿的这种青花的清代瓷盘,本来就是存世量算是比较大的。
这种清代的青花瓷盘,装饰图案品种比较多。
不论是瓷片还是整个的物件,在收藏它的过程中,如何断代就成了玩家们在收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据专业人世所知,此类器物断代的也有如下要点。
时代越晚,笔画越粗放。
勾线填色,从细笔改为一笔刷成,勾莲纹也由细笔描绘填色,而变为杂乱无章。
而青花发色方面,则是年代越早,青花发色越翠蓝。
年代晚发色偏蓝,清晚和民国是洋蓝色。
清朝的青花瓷盘,大多都是通体青花装饰,白底青花对比强烈。
花卉形
象概括夸张,时代风格浓厚装饰性强,为清代经典民窑青花器,常做家庭餐饮之用。
这种青花瓷盘虽然属于民窑的东西,但能完整保存至今其实也是不容易的,值得收藏。
在清朝时期,从清嘉庆以后,青花瓷逐渐走下坡路。
嘉庆皇帝前期的器物,基本与乾隆相同,但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
光绪皇帝时期,青花瓷一度中兴,仿康熙器水平较高,但胎体较轻,白釉较薄而发涩,修胎也不够精细。
其他的器物,则无论胎釉和造型均与同治相近。
而到了宣统皇帝时期,便开始出现化学青料。
所以,在清朝时,以“康乾盛世”时期的瓷器,被现在收藏家们成为“青三代”瓷器,从而闻名中外。
康熙时期,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进步。
所以在康熙十九年,康熙皇帝恢复景德镇“御窑厂”之后,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其胎釉精细、青花鲜丽明爽、造型古朴多样、精细粗犷并存、纹饰优美。
这时期的青花瓷,成为清代其他朝所无法比拟的,生产水平和艺术水平,
都达到了青花瓷器的高峰。
那也是继明代永、宣青花之后,天域的青花瓷器又一个黄金时代。
有人认为,康熙青花与明永、宣青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成书于清代的《陶雅》记载:“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浓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
《饮流斋说瓷》说:“硬彩,青花均以康窑为极轨”。
清《在园杂志》中也说:“至国朝御窑一出,超越前代,其款式规模,造作精巧”。
文献与传世品均表明,清代的青花瓷,以康熙朝的产品最能反映当时的工艺水平。
从国家的博物院所珍藏的康熙青花来看,不仅数量多,品种全,而且每一件瓷器纹饰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