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练内功(2 / 2)
但是这个老师比较有责任心,非要找到原因。她找到海平家里家访,找到老爹老妈才知道海平原来没有好好地上学。老师也知道了,海平是脑袋受过伤,反过来安慰老爹老妈,只要身体好,平平安安的就行。
于是,一年级的老师也不管了,每天上课海平都是最安静的一个,除了不回答问题不做作业不参加考试,就是一个好学生。
这样最好,各不打扰两相安,海平心想。
一年级留了一级,时间到了1979年的暑假,拿到期末报告下一年继续留级,弟弟都超过哥哥读二年级了。
妈妈在吃了粽子后一个多月的一天,哭着朝着海平说:“海平,你都十岁了(乡下都是按虚岁算,小孩生下来就有一岁),你这样将来怎么办啊,宁可你调皮闯祸也不要这样啊。”海平仍旧是无动于衷,妈妈伤心的大哭。
其实他们都不知道海平有多厉害,大*麻袋装满稻谷一只手轻飘飘的就能举起,只是人太矮袋子要拖地。酒盅口粗的树一拳就能打断,成年的竹子一只手就能折断,小腹丹田感觉有一个小太阳一样,每次运行周天浑身暖洋洋的,练功时不知道有多舒爽,现在周天一次运行三十多遍,所用时间比以前运行五遍的时间更短,身高比十二三岁的高一点,浑身的肌肉都鼓起来了。
老爹为了多赚一点钱,前年跟舅舅学钓鱼,用的是张弓钓法,农闲时不管风里雨里蹲在一个大盆子里,在前面的大河里放张弓,钓回来的鱼从来都不舍得自家吃,都拿到街上卖了。其实老爹的水性很差,每天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钓鱼,为了一家五口的生活什么都不顾了。
那天大暑,正午海平在竹林里周天运行完毕,脑海里又出现一篇功法,《神照经》专练脑部经脉,练习《神照经》的前提练气内功要小成,小成的标志是大周天运行达到三十六遍。
每次练习大周天以后练习《神照经》,初期每次只能运行一遍,练过以后神清目明,渐渐地想起一些以前的事,上课时听到的也都在记在脑海里。
二十多天以后身体发现许多变化,看世界不一样了,每样东西有各自的气场。大的树木晚上会吸收星光,到早上会放出一点点细碎的光点,有病的树木会出现灰色的气轮,颜色越深树慢慢的就死了,强壮的树木都是满绿色的气轮。人身上也有五色气轮,只是暂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平时练功的竹林里的气场更多一些。
头脑清醒了知道要帮父母赚钱,自己也要搞点钱花,穷文富武,普通的素食已经跟不上身体需要。
海平拿一个麻袋出去拣废品,东边方向的大队部有简陋的开花厂,西边有纺纱厂。更远的地方,海平家前面的大河往西边分叉分成两条河,往西北的有一座船闸,一般的货船都是通过那里,东北的河里有一座节制闸,用来控制大河里的水位,两条河都是通向长江,到江边也就两公里多点。就这两条河中间的三角洲上有一家国营的造船厂,里边有许多的废铁到处扔,海平要想办法搞一点回来卖钱。废铁三分钱一斤,废玻璃塑料牙膏皮废纸也行,废铜废铝都要,只是这两样不好捡。
几天过后周围的废品捡没了,生产队里的人家把东XC的好好的捡不到。要想办法做大一把。
小叔叔在部队当汽车兵,去年探亲带回来几只补好的旧内胎。海平去拿了三个,回来打足气,用绳子织成网绑在轮胎上。西边的船厂靠河边晚上没有人,海平把三个轮胎连在一起,游泳过去,到了岸边拣没用的废铁,放在轮胎的网兜里,装满了再游泳慢慢的拉回来,每天晚上搞一次,每次四五百斤,卖十来块钱。
过了一阵废铁也不多了,成品的不敢动,往船厂里边找找,发现一个废品库,居然没有门,里边有报废的电器电线。好开心,统统都老鼠搬家,搬回家拆铜卖钱。
每天白天上午在家看书,眼睛就像扫描仪,过眼不忘,家里几本书很快就看完,老弟的课本也全部读完,连他的暑假作业也做了一遍,感觉一点都没有错,自己的作业没找着,可能放暑假时根本就没拿。下午例行扫荡各家房前屋后,各家工厂的垃圾堆废品库都不错过。
暑假快过完,海平和老爹老妈说自己病好了,已经记起所有的事情。记得自己的姓名叫郁海平,老爹老妈爷爷奶奶也都记起,舅舅姨妈家的亲戚也记起来。自己每天用半天读书,半天捡垃圾(当然夜里的工作不能说),已经把家里的书都读完,全都可以背出来,想老爹帮海平借书,高年级的课本,其他有用的书都可以。海平要读书,在海平的印象中记得一句名言“知识改变命运”
老爹到大队部和公社借书,公社的图书室也借了书回来,更是将每个年级的课本也借了。老爹借的多也没有海平读书快。有几本是围棋和象棋的书刊,这几本书花了海平一点时间研究。
海平将一个夏天存的钱交给妈妈,数了一下将近两千块,爸妈吓了一跳,老爹钓鱼,老妈在纺纱厂上班,两人都没海平挣钱多,原来垃圾也赚钱。收购站拿去卖不是更赚钱,他们三人仿佛明白要怎么做了。
海平说:“我们也可以搞收购站,只要找到源头,没有别的人赚差价利润不得了的,老妈你已经不划算去上班,累死累活每个月二十几块钱,我们自己做生意一天就赚回来,我捡的废报纸上都说现在国家鼓励个体户,我们一定要自己做生意。”
“报纸上说的事情可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鼓励老百姓各种致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后生产队的田地都要分给每家每户,不再是大集体了,AH那边已经这样做,爹你在生产队里做会计应该知道一点消息吧”
“是啊,有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实行,效果好就会全国推广,我们这儿上面没有通知,但是我已经报告大队部明年夏熟也要分地,要不然看着那伙人懒洋洋的死样都要急死,老实人累死也没有多得到一点点,太不公平,分了田地看那些懒人怎么过。现在的新政策都是一个一个地方试点,好的政策再慢慢地推广,万一有问题也不会影响大局,不像以前老是瞎搞。街上做生意的人多了,南边GD那边办了两个特区和外国人做生意,听说公社都要办厂,说是要开办一家钢管厂,你的仁叔要到这家厂里当采购员,他在黄浦大钢厂里有亲戚关系,可以帮厂里买到原材料。”
“那非常好啊,老爹,我们开一个废品收购站,就收废铁,找仁叔帮忙,一方面可以买钢管厂产生的废铁,另一方面可以将废铁卖大钢厂去,他们的收购价一定高,我们可以去和仁叔商量一下。现在我们把我们家的宅基都围起来,收的废铁就有地方放了,明年队里分地时,我们不要队里的好水田,我们只要马路外面的沙地。水田看着是好,可一亩地一年能收获多少,沙地不值钱,好在交通方便南边大河可以建码头,北边公路四通八达财源广进的好地方,我们可以多换一点沙地,余下不够的出钱租下都值得。”
妈妈不舍得了:“不种地哪有米吃,都堆废铁了菜也没得吃,你个败家子。”
“妈妈,一斤大米多少钱,二毛钱一斤,我们一个月赚的钱够买几年的米,种菜屋后面一块足够了”海平知道妈妈不种地难受,习惯养成的,留一块自留地给她玩玩。到时候赚钱多了也就忙得没时间种地。
“那好吧,你们爷俩拿主意吧。”
“那就这样说定了,我去找阿仁看有没有什么路子,再去将执照办一下,我们有一个老亲在信用社上班,都去问一下,保险一点。”老爹还是比较稳妥的样子。海平在一边偷偷地笑,终于不用受穷了,经常吃肉也可以的,以前都是要过年才有肉吃。
一个星期以后,托了关系终于将执照办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