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乾隆:我的卷王父亲(2 / 2)
什么诈尸,他不是他没有,这都是朱棣那混小子的锅,不要牵扯到他身上。
一生要强的朱元璋难得疲惫,他上辈子真是欠了燕王和天幕的,这辈子才要用这种方式还债。
实在是太难了。
苦涩.jpg。
……
但天幕还有话说。
[题外话说一句,但在这三人之外,还有一个人凭着自己的创新能力杀出了一条赛道,他明明是诗人、是水利专家、是官员,明明是个大大大才子,让我们背他写得词背得要死要活的,但他却凭着他极大的反差,对美食强烈的热忱之心,成名杀入赛道。
没错,这位就是有名的苏轼。
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饼等。
他的菜多无论是他自己发明,还是后来演变出来的,不知道有多少,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菜,足够大户人家摆出一次或者几次东坡宴了。
这是一个,以一己之力哄抬猪价的男人。
咳,总而言之,乾隆帝就像是以上几位一样,通过一种非常新、非常奇妙的方式,打开了知名度,百姓们也许不认识唐高宗,也许不认识宋太宗,也许不认识明成祖,但他们一定认识为他们家生意充分引流了的乾隆帝。
没错,他就是一个这么神奇的男人。]
虞美人并不喜欢乾隆,但这并不妨碍她觉得这件事无比的神奇乃至有趣。
一个皇帝,能让自己以这种方式出圈,嗯,怎么说呢,相当的神奇。
这也让虞美人在看待乾隆帝六次下江南这件事时,有了全新的视角。
还特别好奇,有没有人能够复刻一下乾隆帝下江南的路,跟着一起吃吃美食,一定超级无敌有意思。
她倒要看看这一路上真的有这么多美食吗,搓手.jpg。
……
[那么,这位在位六十年、我国最长寿的皇帝、被称为美食雷达的乾隆帝,真实的执政水平又到底是怎样的呢。
他在闭关锁国之外,是否有什么我们不知道、未发觉的,值得称赞的地方呢。
或者有没有什么让人更想吐槽的地方呢,我们来仔细看一看。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乾隆帝在位期间,是在康熙、雍正两朝的基础在的,尤其是他爹,给他留下多么丰厚的遗产,这点不用我多说了吧。
由于雍正创新的新的立储制度,乾隆也并没有经历过什么九子夺嫡,也没有经历过他爷爷康熙那种,年纪轻轻就要为自己的皇位而战的情况。
且乾隆在雍正这里也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在康熙末年,他受过康熙的宠爱。
这也让进入夺嫡之争的雍正好过了些,所以他分外受宠。
雍正时期,他更是被雍正帝不留余力的培养,以至于登基前乾隆的风评是这样的——表现出色,深得信任。经常奉命祭陵、祭孔、祭关圣帝君、享太庙、祭地、祭太岁、祭大社大稷等。
这种排面,谁有?
乾隆就有。
所以,可以这样说,从程度上来说,这位还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赢家。
出身好、受宠爱、没经过挫折、命长。
最重要的是,他真的很幸运,因为真说起来,乾隆虽是嫡子,但却不是长子,但因为康熙雍正看中他,他也就成为了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当然,唯一值得安慰的,肯定是,即使他拥有这一切的优势,在他卷王父亲的手底下,他仍然无法放轻松,因为他本就因为某些原因,耽误了一些学习。
清朝皇子正常是六岁进学堂学习,乾隆拖了三年,九岁那年才进入学堂。
这也在雍正登基后,疯狂给乾隆补课,务必让乾隆在他的填鸭式教育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好几种语言,弥补没有学习的那些时间。
可以说,在卷王父亲的手底下,乾隆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兼通了满、汉文,还遍习文武。
在如此的情况下,他登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