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历史,不就是这样书写吗?(2 / 2)
一时之间,各地官府的大牢中人满为患,各地市面上的风气也是为之一新。
平日里那些以各种各样手段和方式,危害大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一大批混混之类的人物被一扫而空。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各地官府便纷纷向京师发来呈报,表示已经提前完成了朝廷部署的任务。
随着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完毕,大明崇祯八年十一月,由二十艘大型商船组成的船队。
满载着八千多名犯人及相关物资,从上海港出发,一路向南海而去。
大明南涯行省的第一批居民来了。
就在因为移民南涯行省所引发的一系列行动开展的同时,军器监也传来了好消息,米涅步枪研制成功了。
崇祯八年初的时候,在朱由检的提示下,军器监的工匠经过反复试验后,便将螺旋形的线膛枪给造了出来。
线膛枪无论是从射击精度还是距离上,都远胜现在世界各国普遍大量装备的滑膛枪。
在试制成功时,军器监专门用明军装备的火铳与线膛枪进行了试射对比,结果是线膛枪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现在明军各部使用的燧发火铳,在经过火药与定装纸壳弹两次改良后。
最远射程已经达到一百步,有效射程在五十步左右。
古人口中的一步,不是后世那种一条腿迈出去的一步,而是左右脚分别移动一次的距离。
迈出一足为跬,迈出两足才为步。
古人的一步约等于后世的一米三到一米五左右,火铳的最远射程一百步。
相当于一百三十米左右,而能够有效杀伤敌军的距离也就在六七十米。
在与以冷兵器为主要装备的建奴流贼时,这样的火力输出已经足够用了。
但如果想进一步维护世界和平,火铳的射距和精度就远远不够了。
此时的欧洲装备的重型火绳枪可不是吃素的,虽然装填缓慢,但射程却比明军更远。
要是双方对阵的话,明军会依靠密集地火力输出获胜,但损失也同样不小。
在火铳打完之后,线膛枪隆重登场了,最后的校射结果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线膛枪的最远射程达到了令人瞠目的三百步左右的距离,而有效射程也提高到了一百步左右。
在靶场校射的都是军器监里火铳专家和工匠,现在明军使用的火铳都是在他们督造下打制出来的。
对于自己得意的宝贝那可是信心十足,没想到最终却是一场完败。
而在随后进行的精度试射中,线膛枪再一次显示出了它惊人的准度和威力。
作为滑膛枪的火铳,在火力输出时全靠集火射击来发挥威力,但最后的杀伤效果只有十之一二。
这也是为什么明军要采用六段击的阵型的原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持续不断地输出火力来打击对手。
而线膛枪因为刻有膛线的缘故,铳弹飞出去时由于螺旋形膛线的作用,所以弹道非常稳定。
铳弹不会像火铳那样满天乱飞,所以射击精度有了质的变化,杀伤效果比火铳整整提高了一倍。
在见识到线膛枪的威力后,军器监上下都意识到了。
线膛枪将会是火铳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要大力研制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