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天时地利人和(1 / 2)
那是上个月精品店分完账的时候,她被沈晓乐拉着去她家吃了一顿家宴,说是给她舅舅新店开业庆祝的。
说是新店,其实是扩大了经营面积,由原来的一个门面增加到了五个门面,主要做的是门窗业。
当晚是在镇中心学校对面一家特色菜馆里吃的,特别大的一个包间,可以坐下两桌,二十多个人。
席面上,沈晓乐全家都去了,还有她外家的亲戚,沈莘就记得,当时介绍她三舅舅的时候,沈晓乐说他之前是什么上海某某某公司的员工。
据说还是一个放着正经工作不做,就要自己创业改写人生的叛逆青年,在上海待了十多年,有房有车有自己的公司。
这样的人物,住在上海,那么好的天时地利人和,不用别人说肯定也会去买股票的。
想到这些,沈莘心中忍不住暗喜,嘴角也跟着上扬了几个度。
虽说他现在住在上海,不方便与他联系,但是现在学生都放假了,按照沈晓乐的习惯,每年假期她都会去各个舅舅家玩耍一阵。
她爸妈乐得轻松自在的同时,还说能让孩子增长见识。
加上这段时间两人精品店的生意越来越好,本来也已经在商量去市里开分店的事情,要是把这件事与沈晓乐一说。
说不定她脑袋瓜一转,把自己近来赚的钱都拿去买也说不定。
只要运作得当,不止能在市里开分店,就是在上海买房定居也够了。
在火车上想了一路。
到站了,下车后,沈莘与男孩子挥手告别,她直接打了个摩的去了一家副食品店。
这家店算得上是绵阳市数一数二的一家。
店内面积大概有一两百平左右,进门看到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柜台玻璃,还有些晃眼睛。
这个时间点已经是下午,店里除了两个妇女带着袖套在边烤火边嗑瓜子外,没有其他人。
印象中每年只有过年走亲戚的时候,沈国安才会带着一家人来小姑家里拜年,每回的拜年送礼都是在这家店买的。
这次虽说沈国安没有来,但是礼数还是不能少。
沈莘大步朝长长的木质柜台走了过去,看了眼上面的标价,在玻璃上点了点。
这个年代的农村人走亲戚最喜欢送的礼一个就是鸡蛋,另一个就是糖,什么白砂糖,橘子糖,冬瓜糖之类。
一个身材高挑的营业员走了过来,嘴里还在嗑着瓜子,“要买点什么?”
沈莘指了指柜台里摆放的一筐子鸡蛋,“我要二十个,再拿两包白砂糖。”
标签上写着:
鸡蛋:一毛钱一个;
白砂糖:一块二毛/一市斤。
营业员一听,好奇地上下打量了她两眼,然后拿来一个袋子将鸡蛋一个一个小心地捡进去。放好后又套上一个袋子。
沈莘没去在意,她沿着货柜缓缓走着,自顾自地看着柜台里的其他物品。
付了钱,沈莘提着东西走了一段不算远的小路。
到了小姑家,院子里有说话声,好像是小姑和小姑父。
沈香梅夫妇对沈莘这些孩子比对亲生孩子还要亲热,一见到沈莘就激动得嘴巴都咧到了耳后根。
一时间,院子里的氛围很是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