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张濯(2 / 2)
那是我第一次梦见他,我和他共用一具身体,他好像并不知道我的存在。
2027年2月18日,夜。
我又一次梦到了他,这个时候的他已经从一个青涩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
2027年2月19日至2月22日,夜。
我好像做了一个系列梦,后面每个夜晚,我和他都在一起。
我们攻城略地,我们征战四方。
我们上险峰,下幽谷,只为替帝国消除那生长在黑暗中的萌芽。
我们也曾在清冷的晨昏中登临绝顶,脚下,无边云海在汹涌翻滚。
我们,阅尽人间烟火,看遍雪月风光。”
张濯合上笔记本,看向窗外波澜不惊的黄河,内心的一点烦躁也随之消散。
这次再去商都,将是张濯最后一次以学生的身份前往。
再过完一个学期,他就要步入社会,参加实习,以保证自己能顺利取到毕业证。
或许,张濯还有第二个选择,专升本。
通过自身努力,再搏一次,跨越阶层,逆天改命!
张濯摇了摇头,嘴角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
父亲含辛茹苦地将自己拉扯大,不是为了让自己考进大学后再去上大学的。
在他们的认知里,自己家的孩子上完大学,就没必要再去读书了。
他们会眼含热泪,用着让孩子们无法直视的目光,对孩子说:“娃,爹不是说不让你读,实在是咱家没有钱了啊!爹本来奢望着你读完大学,就可以回来替爹分去一点担子。可......唉!”
更何况,张濯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专升本,只有一次机会。
成,学费何来?
败,浪费一年。
张濯闭上眼睛,他不想去选择,也做不出选择。
有人曾详细地统计过一项数据:在有一年中,豫省一本的录取率11%,211,2.6%,985全国倒数第一0.84%。
一个人努力,或许能提高分数。
可豫省孩子们的集体努力,只能提高分数线。
孩子们难,父母们更难。
同年,小麦的收购价是1块1毛5一斤,一瓶矿泉水,足以换一斤小麦。
还有人说,豫省的孩子从出生起就是为了离开豫省......
“女士们,先生们,前方到站,商都站,请......”
张濯睁开眼睛,看了眼手机,14点25分。
比预计晚了两分钟,不过也正常,开学季,人多。
张濯清点好行李,便坐回了座位。他并不着急,只是去报个道而已,早点晚点无所谓的。
此刻的过道里,已经排起了等候下车的长队。
在跨过人山,跃过人海,又拒绝了许多揽客的出租司机后,张濯如愿找到了自己在APP上预约的网约车。
“师傅!2696!”
张濯报完自己的手机尾号后,就安静坐在后座,看着窗外川流不息的车流,不再言语。
此刻,张濯脑子里想的是上一年他来商都的时候。
同样的23分钟抵达商都,同样的晚了两分钟,不同的是,他上一次坐的是本地出租车。
或许是自己没说清,也或许是司机想当然。那次的张濯要去市区南三环的学校,结果司机给他拉到了牟州县,十分干脆地浪费了张濯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哎呀,好拗口!
也不知道砖家们是怎么想的,突然就在年后提出一项决议:全国地区在古代有其称谓的,一律改回古代称谓。
决议不可怕,可怕的是决议竟然通过了。
张濯揉了揉脸,思绪不知飘向了何方。
...
“小伙子,是在这个北门下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