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危机争议(1 / 2)
如果只是这些许的口感差距,王彦昌并不担忧。
因为可乐在国外,国内,都已经经历了市场的检验。
他作为中国区的经理,其实很明白这汽水之中蕴含的利润。
国外有最先进的生产线,工业化成熟,原料要比国内便宜。
也是靠着这些优势,才能打压国内企业,等同于降维打击。
这也是为什么改革初期,很多民营企业打不过国外企业的原因。
他们拥有低廉的成本,进入国内,先用价格站,打压国内企业。
国内企业限于成本问题,往往没法采用同样的方式反击。
最终的结果,只是惨淡收场,被国外企业收编。
但王彦昌却从这一家太极熊企业上看到了相应的模式。
太极熊上市,也是以一种老子不差钱的姿态进场。
大量让利给分销渠道,五毛钱一瓶,但容量却是他们汽水的两倍。
仅仅只是一个季度之内,他们出厂的汽水,竟然被大量退货。
下层销售渠道,纷纷下架。
他让人做过市场调查,原来是太极熊说过,卖太极熊的地方,不允许有国外的汽水品牌。
而且只要上架太极熊,每卖出一瓶,还有高额补贴。
这对惯于打压国内企业的国外企业来说,有些措手不及。
王彦昌做过市场调研,粗略算过对方的成本,这么搞下去,对方这第一季度,可能压根都没挣钱。
最蛋疼的是,这个狗屁汽水厂,竟然只是一个十八线都算不上的小县城搞出来的。
他不知道的是,在周卫华那边,原料这东西,跟白送没太大区别。
光汽水,一个季度挣了一千多万的纯利润。
得亏是不知道,否则王彦昌可能已经疯了。
这还怎么打?
王彦昌一夜没睡,第二天顶着好大一个熊猫眼,着急了销售部门所有高层。
“第一季度的报表,大家都看过了。
具体什么情况,大家也都很清楚。
我们第一季度的工作表现,上头很不满意。
所以叫你们过来,就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做?”
“王总,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要知道,国内企业,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如此烧钱跟咱们打,他们肯定坚持不下去。
而且我们也已经调查过,这背后并没有外资进场。
但我们不同,我们背后有国外资本支持。
想要抢回市场,那就按老规矩,跟他们打价格战。
在这京城,老京城人都知道北极熊。
但现在又如何?
我们的产品,是全世界最好喝的汽水。
我们也可以更换同样的包装,同样的价格,给他们打擂台。”
“我不同意,如果是那样的话,人家已经抢占了先机。大家先入为主,就算咱们也把容量提升到五百,他们依旧会选择太极熊。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研究过太极熊的包装。
太极熊的包装瓶上面,有大量的我国文化科普的东西。
他们还有一个司楼根,每买一瓶汽水,便为山区孩子捐赠了一本书。
就冲着这一点,大家也都会优先购买。
喝汽水,能为这个社会做贡献。
而且我不知道太极熊为什么对咱们抱有敌意,似乎在暗中针对咱们。
他们在宣传的时候,总喜欢把咱们拉上做对比,说买咱们的汽水,等同于给帝国主义造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