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科普章(1 / 2)
书写到这,但还是有亲爱的读者朋友对1些问题有疑问,今天总结了部分,讲1讲王成的体会。
1、前几十年城市发展的资金哪里来的?
很多人认为,前几十年的发展不过是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其实严格意义上讲,前几十年的发展,就是地方政府债增长的几十年,这些债务怎么来的呢?总不可能凭空增加几十万亿债务?如果真是这样,那社会的泡沫就太大了。
换言之,这些债务的寄托就是各地卖出的土地和无数购房人的信用。
把这笔债务转嫁到了很多购房者身上。
所以,地方发展资金来源于这两个方面:(1)、卖地收入,通过卖地来获得发展资金,而买地的钱是银行贷款的,银行再把这些贷款转嫁到购房者身上。
(2)、基建贷款,光靠卖地这点收入肯定不够,很多城市要建公路、基础设施,其他窟窿咋办?还得贷款,那贷款靠的是政府信用,实质上靠的还是政府税收和非税收项目的预期收入。
回到预期收入上,税收收入的提升是有限的,还是得靠非税收收入,而非税收收入的大头又是卖地。
因此,不管是卖地收入还是贷款,和卖地都有关。
所以,有些地方上马项目,举债发展,靠的就是房地产,因此,网上说房地产是政府发展的支柱,其实很简单,源头就在这。
前些年,帝都宣布不管地方债务,很多地方政府甚至靠财政拨款来偿还地方债务,因此,地方政府感觉到了压力,慢慢减少了债务规模。
还是那句老话,这些债务的确让城市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很多城市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然,背后的债务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巨大的,像现在这个情况,首当其冲的就是公务员收入的影响了。
王成有好些哥在苏市公安系统上班,他们的收入就减少了近1/3,以前,1名工作了数年的工作人员的年综合收入能到3十多近4十万,现在只有2十多了。
道南就更不用说了,甚至因为工作人员向上级政府要奖金还上了新闻。
这些债务的化解需要时间,而这个时间,谁也预测不了。
所以,过往这十几年的发展中,每1个人都是参与者,每1个人都在主动或被动中参与着社会建设。
2、体制内会不会进1步改革?
这是1定会的,怎么改?真的不清楚,但改革是必然的!这几年,可以从某xx行业先看看,应该会有风向。
比如:直播行业的整顿已经开始了,这在本书的第1百多章(去年年底)就预测过。
当然,现在的改革应该不会1刀切,1定会有稳妥的办法。所以在这点上,应该是不必焦虑的。
但改革最先行的,应该是从收入上有所体现。
3、1个普通人考上体制内,要怎么做?能到什么位置?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在这本书解答过很多次。
这个问题几乎无法解答,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1样。
但很多书中写的:娶领导女儿、拍领导马屁、能力强被领导看上…
这些所谓的机遇,王成自己乃至身边不少同事都曾做过这种梦,有个某厅的哥们,前两天喝酒还在聊这个。
但这种机遇在现在的社会、在现在的体制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