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解决副作用的办法手术思路创新(2 / 2)
试想,这样带出来的学生能厉害吗?
很多工作几年的外科住院医师,甚至在手术解剖时像个新手小白一样。还真不一定是他们没有认真学习,而是老师教得不到位。
给的实践机会太少了。
“我好像摸到了,手感挺特别的,像是一根纤维带。”
杨治第一个上手摸迷走神经。
摸到可疑部位后,立刻向周灿求证。
“定东,你也摸摸看。”
周灿对蒲定东说道。
论天赋,蒲定东同样不差,而且做事情要比杨治更加务实,更加细致。
对于手下的两个医助,周灿挺满意的。
两人平时表现都很不错。
蒲宝东摸了一阵以后,把左、右迷走神经都摸出来了。他还仔细借助肉眼加以辨认。
“好了,
周灿小心的将迷走神经从食管上分离出来。
然后指挥杨治用神经钩将神经挑起来。
接着继续用剪刀分离这根神经。
不是用刀,而是用剪刀。
分离了五六厘米的长度后,这时候胃迷走神经干可以实施切除了。
切除的长度不能太短,一般要求切掉两三厘米的长度。另一根迷走神经干的切除,也是差不多的手法。
至此,胃迷走神经干就完成了切除手术。
“小周,把患者的胃迷走神经干切断后,胃内食物容易潴留,你有好的办法解决吗?”
许医生一直在旁边观看,并不轻易出声干扰。
现在手术都快要完成了,他才提出解决术后副作用的问题。
“做幽门成形术,应该能够解决胃内容物潴留的问题。”
周灿对于解决方案,早就掌握了。
“看来你在普外科学的挺仔细嘛,抓紧时间做吧!”
许医生对他的回答很满意。
周灿不再耽搁,对患者的幽门做了成形术。
除此之外,在切断迷走神经后,他还对患者两侧膈肌做了缝合修补膈肌裂孔手术。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形成膈疝。
在缝合膈肌期间,因为要将两侧的膈肌脚靠拢后再缝合,难度还是蛮大的。
对缝合、结扎的要求都很高。
他也是顺带着赚取了一波相当丰厚的缝合、结扎经验值。
每结扎一次,都能获取不菲的结扎经验值奖励。他为了尽可能赚取更多的结扎经验值,干得格外卖力。
术毕,他的结扎经验值涨到了94000多,距离十万经验值已经很近了。
正常情况下,他需要再给患者结扎六千次左右,才能成功晋级。
不过要是能够遇到一些缝合类似腹膜、脑膜之类的手术任务,又或者一些结扎要求极高的手术部位,必定可以大大缩短他的晋级时间。
说到底,还是要多做这种大手术,有难度的手术才能有机会赚取大额经验值奖励。
“定东,你来给患者关闭腹腔吧!”
杨治现在关闭腹腔的水平已经很高了。
他本身的手术水平就不差,跟着周灿混了这么久,各种锻炼机会拿到手软。手术能力也是雨后春笋节节高。
蒲定东的手术能力相对差一些。
周灿对每个手下医生的培养,都是一视同仁。
不存在厚此薄彼的情况。
许医生看到手术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也就放心的出去了。
“周医生,咱们是等着蒲医生缝完腹腔,还是换台做手术?”
“你和乔雨去另一个手术间铺台吧,我先在这边盯一会。”
“好的!”
马晓兰与乔雨去另一个手术间铺台了。
一般到了下午,急诊手术间内最忙的就是周灿。
许医生反正每天都是不紧不慢的工作,其他手术医生,只有实力强一点的才有资格进这个百级手术间内做手术。水平差一点的,基本都在以前的那个老手术间内做手术。
所以,百级手术间内的手术台,只要到了下午,基本上都会空一张台子出来。
周灿看着蒲定东给患者缝合腹腔,其实也没什特别操心的地方。
蒲定东的缝合水平算是相当好,做事也是特别认真。
这个患者的腹腔解剖是由周灿完成的,切口平整,缝合难度相对要低很多。
内外层都比较好缝合。
他看着看着,思维渐渐飘到了那个专门从魔都来找他治病的患者身上。
那个患者的主动脉夹层撕裂带太长了。
除了置换主动脉,很难想到别的好办法。
但是刚才做这台胃部迷走神经切除手术,却给了他一些启发。
切断迷走神经时,需要从头干部切断,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为了解决胃内容物潴留的问题,对幽门做成形术处理。
相当于在胃的底部做处理,把问题解决掉。
那么,那个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是否也能够从主动脉末端想办法呢?
血管与神经的工作原理有很大差别。
神经主要是传导生物电信号。
这个电信号非常复杂。
电路搭错的话,直接就有可能造成短路,或者其它不可预测的问题。
每一根神经传导的电信号都不同。
它们会构成一条条复杂的神经指令。
但是血管不同啊,血管里面的血液是没什么差别的。
头部的皮,与脚底的血,可以互通互用。
人体的血液,本身就是不断循环。
只要别把动脉与静脉血搞混,基本上就不会有事。
他似乎抓住了一丝什么契机。
从主动脉末端想办法,同时动脉血全身都是通用的。
搭桥也许是一个非常不错,但是又有些疯狂的手术思路。
治疗心脏病时,有时候也会用到搭桥的办法。
这不算是什么新思路。
但是从主动脉末端,搭桥把血运送回到上端,这个思路还是挺有创新性的。
病变的主动脉血管段很长,其中涉及至少四个以上的动脉血管分支。那些分支的血液供往重要脏器,或者身体的其它重要部位。
截断它们行不通,想办法把主动脉末端的血液接回来,与这些分支血管吻合,形成新的血运通路,也许会是一个全新的手术思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