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格物致知(1 / 2)
“可是这格物,到底该如何格,而穷理,世上到底有多少理,如何才能穷尽?”
李泰又问了一次,而宋濂思考了许久之后,却发现自己读了一辈子的朱子典籍,竟然答不上来。
而后宋濂便有些恼羞成怒的说道:“你这后生,朱子所言,自当是高深莫测,而朱子都想不明白的事情,你非要计较,难道你觉得你比朱子还要圣明么?”
李泰却是摇头说道:“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无不到也。此乃朱子在《大学》中的批注,这证明朱子并非想不明白,而是我等后辈读书人不成器,无法明解圣贤本意!”
这话几乎已经是指着宋濂的脸说他所学的东西没有李泰理解的精深,这让宋濂有些恼火的说道:“呵呵,那你倒是说说,这格物到底是什么意思?”
宋濂本意是想要为难李泰,一是让自己找回些面子,二是想告诉李泰不要有点学问便沾沾自满,却不料李泰开口一句话便让他陷入了深思。
“晚辈认为,“格物”就是要接触了解事物,并认识事与物的本质、本性、本理,从中找到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在探寻这些规律之时,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性修养,同时令百姓安居乐业!”
李泰口中论据,其实更接近于此时尚未诞生的阳明心学中的格物致知,而实际上朱子的主张却是穷天理,明人伦,主要所讲的实则还是儒生口中的三纲五常,教你明辨是非,忠君爱国。
李泰并非觉得这些道德修养不重要,但却不能本末倒置,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或许是儒生心中的世外桃源,可李泰心中的盛世,却远不止如此。
而程朱理学明显无法帮助李泰达成这一点。
只可惜,李泰此时所言听在宋濂口中未免有些太过离经叛道,只见宋濂怒道:“荒谬,简直是一派胡言,真要是按你所说,那全天下的读书人都不要去读圣贤经典了,何不都跟着你去所谓的‘格物’,然后放任百姓自生自灭,反而会令百姓生活更加安稳?”
李泰摇头反驳道:“太史公何必如此极端,天下读书人众多,自然有人对于政务教化更为擅长,但同样有人更适合格物。”
“强词夺理,我怎看不见所谓格物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宋濂冷哼一声说道。
李泰却也不恼,只是一旁乡野田间,问道:“太史公可知农事?”
宋濂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讥讽的说道:“怎么,这种地还是格物?”
李泰笑了,回答道:“这怎么不是呢,这天下万物皆可格物,这天下不管是百姓还是王侯将相,又有谁人能离得了五谷杂粮?”
“可这五谷杂粮我们已经种了不知几千年,那太史公可知道最开始是何人发现五谷杂粮可以填饱肚子的?”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即便是街边小儿都曾听过,你问我这东西干什么?”宋濂不屑的说道。
“那请问,上古先贤神农氏品尝百草,替人类发现了可以种植的作物,这个行为,算不算是格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