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锦衣(2 / 2)
明朝到怕了中后期卫所兵制基本已经崩坏完了,各地卫所制度有些基本十不存一,军备废弛,死的死逃的逃,更多军户更是完全变成了上级官员的农奴,天天劳碌在农田里,还食不果腹,苦不堪言。不过在各地的厂卫锦衣卫却呈现相反的形势,不光没有少,人数每年还愈演愈烈。这其中原因不光是世代相传的锦衣卫人员,还有各大朝廷官员勋贵年年向锦衣卫硬塞的亲戚子女,和皇帝时不时高兴封赏的各色各样的宠臣。几乎一个位置上有三四个人在位。连指挥使有时候都会有几个在同时挂号,更别提下面的官员位置,这也直接导致权利混乱,各级剥削严重。
四十几个人在按照当时编制,小旗管十个人,总旗管五个小旗,百户管两个总旗,千户管十个百户。改制之后一个卫所5600人,一个千户所1120人,一个百户所112人。但锦衣卫因为不设人数上限,底层编制混乱,林林总总加起来中后期大约有十几万人,这个数目对于一个监察机构是相当恐怖的。也就是说,今天来点卯的除去各种正当原因,比如当值夜班等不能来的,怎么也得要九十多人左右,但是想想这些锦衣卫里面很多都是挂着号的光吃饭不干活的勋贵子弟,也就不奇怪了。
“郑百户之前的人每天差不多就这样?”王辰面无表情的看着站在最前面的两个三十多岁脸色黝黑的汉子问到,这两个人是现在百户所的两个总旗,是一对兄弟,后面依次站着的是几个小旗和校尉。
“最近基本是这样的大人,现在好多兄弟因中元节这段时间被宫里叫去帮忙,或者因为紧急家事暂时回家了。”张文斌和张成对了一眼,张成低眼看了一下身边的哥哥,用眼神示意张文斌来说,身为哥哥的张文斌硬着头皮对着王辰拱手道。
“嗯,”王辰虽然早就知道这个帝国已经腐败,秩序崩坏,但真正切身处地遇到,他还是忍不住皱了皱眉。“这个先不谈。”
“我先说一下我,我叫王辰,济宁府的,想必这几天你们也多少知道点,我就是来补缺郑百户的新百户,对于郑百户的事情,我也快很悲痛,没想到因公殉职。”前几天他杀的郑远和田尔耕手下等人都被田尔耕定了一个被不知名反贼偷袭杀害,因公殉职,反正现在朝野动荡,在全国十几万锦衣卫里面谁也没真正关心几个小锦衣卫的死活。而这几天来,田尔耕也没有自作聪明的来试探王辰,就像是王辰这个人不存在一样,本来王辰已经准备好他会恼羞成怒,调集锦衣卫人马疯狂报复围杀王辰,但恰恰相反是他一点动静都没有,让王辰的后续相应准备一点都没有用到。
王辰顿了顿,“除此之外,其他以后我们都会相互了解,你们各自的名字和情况我之前也大致了解了一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的吗?”
下面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因为都不知道新来的百户什么脾气,谁都不敢多讲,万一触了霉头,这不是找事吗?
最后还得张文斌出来答道,“大人刚来,我们下面的都欢喜的紧,并无什么想说的。”
“嗯。”王辰也没在意的点点头,“既然这样,那今天就这样吧,人那,我也不一一查点了,你们到时候都相互通知一下。你们午时一更在衙门口西街小巷子里集合等我,就这些人就行,记得带好家伙。还有,刘余留下。”
“是,大人”听到自己的名字刘余一愣,摸了摸头赶紧应道。
“不知大人午时一更要我们做些什么?”张文斌看了看旁边的弟弟用粗糙的手指搓了搓衣角,对于突然的任务,现在朝野动荡,谁都不像惹火上身。
“最近东林党派的吏部左侍郎邓百川不太安分,可能和白莲教有些瓜葛,还暗写奏折编排魏厂公,今晚去彻底搜查一下,上面说,如果他还不改邪归正的话就请郑百川全家去诏狱喝喝茶!”王辰毫不在意的说道。
“是!大人!下官明白了。”张文斌听着这轻飘飘的语气心里一寒,心想今晚又不知道多少人掉脑袋了。
张文斌看看下面的人,见左右都在低头不语,便答道,“那小的们就先告退了,去先各自当值了。”
王辰挥了挥手,让他们自行离开。随即转身向后堂走去,刘余对张文斌和张成拱了供手又对他顶头小旗见礼招呼后,紧跟着王辰身后。百户所的等人在王辰走后才在两个总旗的带领下才开始轻手蹑脚向外出去。
到了外面张成轻声附耳张文斌说道,“大哥,这个新百户看起来年轻,话少,没感觉有什么架子,不像那个勋贵子弟啊!”
“这是京城!什么牛鬼蛇神没有?”想到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张文斌觉得要好好嘱咐一下张成,不能让他做出什么不该做的事。
“禁声,现在皇帝听说落水染上重病了,很多人都要掉脑袋,这些都不归咱管,老老实实的当差,别琢磨。”张文斌像田里老农一样把手两手互揣到衣袖里。“他们说我们做就行,别多想,也别多问。”他今年已经37岁了,不算大但也不算小,他自己明白以他兄弟俩的能力能走到这一步已经顶破天了,对上上升无望的他,现在只想慢慢捞点银子,攒点家底,其他的能不沾就不沾。